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
一 谐调吉林战略的现实基础
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吉林省的城镇化已经由数量扩张型为主的增长,向数量规模扩张与城市功能内涵提升并重的发展转变。
(一)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健全和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吉林省在城镇体系建设中,重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自的作用,功能互补,协调发展。2013年,吉林省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491.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4.2%,比2012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7个百分点。但从吉林省2000~2013年这14年的总体形势来看,全省城镇化率提高4.5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仅0.35个百分点,落后全国平均水平,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1]
1.大中城市多,人口比重大,结构层次较为先进
2013年,全省大中城市达到29个,占城镇人口比重达到60%以上,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就2个,其城市综合职能突出,人口高度集中,区域核心主导作用明显。吉林省积极健全和完善中心城市,充分发挥长春、吉林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加快发展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如四平、通化、白城等。并且引导和鼓励教育、医疗等资源流向中小城市,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注重提升城市的内涵和质量。
2.小城镇发展迅速,规模结构有所优化
小城镇的发展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并把发展重点放在县城和建制镇,因地制宜,走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吉林省的建制镇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0多个,发展到2013年的434个。吉林省积极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能力强的市级中心镇。注重建设特色小城镇,尤其是示范镇,重点选取市级中心镇,适当扩大规模和人口容量。2013年,吉林省启动实施示范镇建设,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共投放信贷资金117.4亿元;引进社会资金70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85个,总投资910.7亿元,完成投资196.7亿元。
(二)城市群建设结构合理,区域整体竞争力增强
1.以哈尔滨、长春为核心的哈长城市群建设
哈长城市群属于典型的双核结构,分为以长春为核心的长吉图地区和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大齐地区。从吉林省的三个城市来看,长春市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排在第一位,松原市排在最后一位。哈长城市群的居住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40%的合理区间,长春市比哈尔滨市仅少了2平方公里(见表1)。2012年,哈长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200.6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7%。由于哈长地区城市面积较大,城市之间距离较远,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较低,因此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较低,发展空间较大。
表1 2012年哈长城市群土地资源利用概况
2.以长吉大都市区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建设
在长春周边聚集了吉林、四平、辽源、松原、公主岭、九台、德惠等城市和包括9个县城镇在内的200多个小城镇,吉林市是吉林省重要的旅游服务城市之一,构成了以长吉大都市区为核心,以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为支点的吉林中部城市群。2013年,吉林中部城市群的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了吉林省1915.03万人口、11181.4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和4662.24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9.61%、86.13%和76.68%,构成东北中部地区现代产业发展密集区。到2020年,预期中部城市群城镇人口将达到1200万人左右,比2013年增加约2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比2013年提高9个百分点(见表2)。[2]
表2 2013年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概况
(三)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改善
1.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所提升
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2013年,吉林省城镇公共供水和城市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3.5%和89.5%,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2%,全省已运行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量7.6亿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3%。每万人拥有小学以上教师人数、医疗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3.8%;2012年,城市道路面积为143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7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为124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10万平方米。从2014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和福彩公益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补贴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2.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在义务教育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在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