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
2014年,深圳地方税收增长面临诸多压力:一是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二是国内经济运行仍缺乏持续强劲的增长动力,特别是房地产业税收回落明显,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税收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三是结构性减税持续深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将扩大至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中央还出台了鼓励小微企业等的减税政策;四是税收收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的难度加大;等等。深圳地税主动服务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大征管体制、信息管税、风险传导反馈“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狠抓“最后一段”,推动各项改革创新向纵深开展,圆满完成各项税收任务,有力地促进了税收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一 2014年深圳地方税收收入情况分析
2014年,深圳地税共组织各项收入1814.3亿元,同比增长16.2%,增收253亿元(见图1)。其中,组织税收收入1712.39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在全国排名第二,税收规模在大中城市排名第三。税收收入中,中央级收入488.53亿元,同比增长17.38%,增收72.34亿元;地方级收入1223.86亿元,同比增长16.95%,增收177.3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8.8%,完成了国家税务总局和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税收任务。
图1 2000~2014年深圳地税组织税收收入
2014年深圳地方税收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一)质量型增长成为经济税收发展新常态
近年来,深圳坚持质量发展模式成为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保障,经济税收发展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跃升。一是收入总量高位突破,年度税收规模连续七年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三,比2009年翻一番;近五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税收收入和地方级收入分别为7336亿元、6934亿元和4862亿元,分别是前15年(1995~2009年)的1.47倍、1.44倍和1.36倍。二是创新增量贡献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占比达16.5%,比2009年提高9.1个百分点,年均增速达34.6%,对整体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14.92%。三是增长速度日趋协调,近五年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04,比“十一五”降低0.58;税收增幅比全国水平高9.4个百分点。四是税收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税收之比为0.07∶23.61∶76.32,第三产业比重比2009年提高5.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7.2个百分点,分别比江苏、浙江、广东(不含深圳)和天津高9.5个、7.8个、5.6个和2.3个百分点。五是单位产出持续提升,每百元GDP的地税产出达10.7元,比全国高2.4元;每平方公里产出的税收达0.86亿元,居大中城市首位。
(二)创新型经济为产业税收增长提供新动力
全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呈现存量优化、增量优质的“双优”局面,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熟。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纺织服装、制鞋、印刷等传统产业贡献税收22.2亿元,同比增长14.78%。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提升。先进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税收的比重为50.93%,比全国水平高28.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总体税收的比重达57.28%,比全国水平高3.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增收。互联网产业税收143.48亿元,增长20.6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税收153.1亿元,增长27.58%;生物产业税收24.4亿元,增长10.93%;新能源产业税收20.84亿元,增长16.36%;新材料产业税收12.07亿元,增长14.61%;文化创意产业税收61.14亿元,增长13.74%。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萌芽成长。华大基因研究院、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41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已被纳入重点跟踪服务对象,全年贡献税收10.47亿元,享受税收减免1.37亿元。
(三)税种结构趋于均衡
在结构性减税深入实施、市场经济活跃度提高以及深圳地税持续推进风险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流转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财产行为税的收入比重逐步趋于均衡,并且呈现新的变化。一是“营改增”政策实施导致第一大税种的营业税收入占比下降,由“营改增”实施前(2011年)的30.52%下降为2014年的27.7%;二是企业所得税收入比重基本保持稳定(23%左右),批发零售业与高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税收贡献形成此消彼长的均衡态势;三是受益于全市工资水平的整体提升和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个人所得税收入比重达24.32%,同比提高0.94个百分点(见图2);四是深圳地税推进风险管理实践对财产行为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尤为突出,市场经济活动频繁也促进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