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丝路城市——世界城市网络新板块

    作者:苏宁 屠启宇 张剑涛 邓智团 出版时间:2016年02月
    摘要:

    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该倡议的推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发现世界城市网络的新板块——欧亚大陆“世界岛”腹地出现的新兴城市板块。其中的门户城市和通商城市可被称为“丝路城市”。本文主要从世界地缘经济新变化的视角,归纳总结了“丝路城市”的概念、特点,以及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这一城市群体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主要贡献,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文中指出,“丝路城市”概念是对世界城市体系理论的修正和补充。“丝路城市”作为世界城市网络的新板块,发挥了沿线国家主要增长极和地缘经济新发展区域的战略功能,其在“一带一路”中处于网络骨干的地位,并在供需匹配和国际治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群体具有对内对外的双重战略功能,其发展依托于沿线区域的城市间网络建构。“丝路城市”的发展也要面对历史与现实、规模与功能、板块与网络等多方面的落差,同时还要面对过度城市化、单一城市过度发展、基础设施水平有限等诸多挑战。在理论归纳的基础上,文中对南亚、中亚、东南亚、西亚等重要地理板块的“丝路城市”进行了区域板块的特征分析,并总结出“丝路城市”发展的主要需求及中国城市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Abstract: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ssued <Vision and Actions on Jointly Building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n 2015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therefore become a global focus. This will becom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cities-regional development,rat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research focused key cities and flows. Key cities and trading cit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can be termed as “Silk road cities” in the study. The study,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eography,has explored concepts,characteristics,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s of silk road cities,analyzed contribution of silk road cities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facing the cities. Silk road cities are the revision and complementation of world city network-as new dynamics for developing regions and world city network. Silk road cities will provide regional framework,market and governance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development of silk road cities largely depends on their scale,function,infrastructure and communication and facing challenges such as over urbanization,overwhelming metropolis and insufficient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theoretical reasoning,the study has detailed case studies of silk road cities of Central Asia,South Asia,South-east Asia and West Asia,had conclusions on development models of the cities and the roles and functions of Chinese cit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silk road cities.

    2015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愿景与行动”),这一战略的推进路径明确为两条传统路径:“一带”聚焦在欧亚大陆,“一路”重点在东南亚及由此延伸至波斯湾和西亚、北非。“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热议。而作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空间节点,其沿线区域的重要城市无疑对这一倡议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以世界城市网络的视角观之,这些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既是一个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整体研究的城市板块,也是未来有重要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市群体。因此,对于“丝路城市”的关注,既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也具有实践推进的前瞻性。本报告对“丝路城市”的概念、标准、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南亚、中亚、东南亚、西亚这四个“一带一路”重要板块的城市发展状况进行了针对性分析,从中总结出“丝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需求,以及中国城市在与国际“丝路城市”开展合作中所承担的责任。

    一 “丝路城市”的发展状况与特点

    (一)“丝路城市”的概念与意义

    1.“丝路城市”的概念

    (1)“丝路城市”的定义与识别标准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一个自公元1世纪开始显现直到公元19世纪在陆上和海上都出现的贸易路线网络。陆上丝路依托商队驿站(Caravanserais),从陆上穿越东欧、西亚和中亚地区,并最终抵达东亚地区;海上丝路依托沿海港口,从海上自南欧经地中海,通过阿拉伯海、印度洋连接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东亚地区,最终形成一张多样化线路的网络,覆盖了中国、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伊朗、高加索、土耳其甚至北非、俄罗斯和东欧地区。正是沿着这些驿站与港口,不单是丝绸、香料等商品物资实现了交换,更有许多不同文化、宗教和语言的人民相接触,交流思想,相互影响,从而成就了人类文明中一段互相交流与对话的独特历史。也正是通过沟通历史语境中的东方和西方,成就了一批由驿站和港口升级而来的丝路沿线城市(Cities alongside the Silk Roads),不少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名城行列。

    我们认为,当代意义上的“丝路城市”(Silk Road Cities)主要指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范围内,在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对外经济交往等方面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具有影响力的枢纽性城市。这些城市大部分是所在国家的要素流动节点和增长极,对所在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城市多秉承着开放、沟通的丝路精神。

    今天,“丝路城市”概念的提出,与世界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动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力量的进一步扩展以及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传统的以美、欧、日“大三角”为核心的国际投资、贸易空间模式,以及基于这一要素流动模式的世界经济“中心-外围”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其意义在于顺应这种新的全球性变化(Global Shift),[1]并促进地缘经济新格局的形成。这种新格局的特点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投资方更为多样化,既有发达经济体,也有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其二,资本、技术、产品、劳务等要素的空间流向也出现变化的趋势,国际贸易、投资流动趋向新的方向,并进一步向“一带一路”沿线的欧亚大陆腹地转移。

    2016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生效,预示着国际经济新机构、机制的渐趋完善,进一步凸显了这种地缘经济变化的趋势。一方面,大西洋、太平洋沿岸传统经济发达和新兴区域,将面对以TPP、TTIP为代表的新贸易投资规则的影响和约束。另一方面,长期被忽视的亚欧大陆“世界岛”腹地区域,在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等新基础设施投资与产能合作机遇的影响下,可能成为全球要素的新流动方向。而这一地缘经济的变化无疑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处于上述“两洋”区域的世界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将受到新贸易投资规则的影响,城市网络间的连接强度和要素流动方向将发生变化。同时,欧亚大陆内陆区域新的发展机遇,也将提升这一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与全球经济的互动能力。这一新的城市发展趋势,有助于世界城市网络板块的构建,进而影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