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苍溪县坚持把法促发展、法治惠农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机制,强化宣传,树牢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理,促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良性运行。
一 工作背景
广元市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广元市南端,县域面积2330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以上,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针对这一基本县情,苍溪县把强化新农村法治建设作为推动基层社会依法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结合农村全面深化改革,针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法律宣传,着力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大力培育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型农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机制,充分激发了村民自主约束、自我管理的热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服务民生。对改变当前“新村建起来、管理跟不上”的现状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二 主要做法
(一)抓法治、树观念
一是创新载体普法,树立群众“学法”观念。推进法治宣传进网络,借力“互联网+”,拓展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型载体,发布经典案例等随时开展法治宣传,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在“法律七进”的基础上,构建起“7+1”法治宣传平台,拓展法治宣传渠道,强化法治宣传效果。深入挖掘民间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唤马镇剪纸、新观乡皮影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融于民间文化活动之中,让群众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中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把法治宣传与农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土地征收、种植伐木、村干部换届选举等工作结合起来,把宣传法律知识渗透到农村各项工作中,让群众随时置身于法治宣传氛围中,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各类法律知识。二是结合实际普法,树立群众“用法”观念。举办专题法治讲座、法律培训,利用身边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在春耕、秋收等农忙时节,着重对《种子法》《农业法》等与群众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提高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农闲时节利用明白纸、宣传单、普法漫画等方式,常态性地进行法治宣传,把基本维权法律知识送到农民身边,做实法律服务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注重在人口聚集地或流动量大的地方,组织法律宣讲团、法律服务小分队集中时间开展维权法律咨询等活动,培养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观念。三是丰富活动普法,树立群众“守法”观念。深入开展“千场法治宣传进基层”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广泛传播法律知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大讲堂”“百姓大讲堂”活动,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聘请法律专家或专业人员开展法治宣讲活动,解惑释疑。广泛开展“移动法庭”活动,通过审判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以案释法,引导和教育群众。开展法治村社流动红旗和“百姓好人榜”活动,让群众互相监督、互相约束。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大传播”活动,深化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立村社法治文化书屋,打造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大院,让群众在法治文化熏陶中感悟法理,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自觉守法用法。
(二)以法治促发展
一是在强化法治建设中夯实发展基础。把平安稳定作为推动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力推进农村自治,用身边的人管身边的事,探索形成“一会六员”乡村治理机制。“一会六员”乡村治理机制以村规民约为指导,协助村两委进行村民自治约束管理,有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激发了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热情,为新村建设和自治约束管理安上了“加速器”。协会带动、成员引领示范的乡村治理机制,更好地引导村民自治,实现了新村建设和新村管理同步演进,推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把“智慧新村”建设作为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创新举措,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建设为载体,尝试应用物联网技术,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智慧管理模式,构建智能农业平台、智能家居平台、智能平安平台、智能信息平台、智能便民平台“五个平台”;配套建成村党支部委员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