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2月 |
“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开放招商,全省第三产业实现了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展望“十三五”,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促进发展的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总量和速度偏低的问题明显改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
一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状况
“十二五”以来,随着一系列加快发展服务业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河南省服务业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重点领域和重点服务企业实现稳步增长。
(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
1.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河南第三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为7077.14亿元,2011年突破8000亿元,达到8653.50亿元;2012年突破1万亿元,达到10008.52亿元;2013年达到11475.70亿元;2014年达到12961.67亿元;2015年达到14611.33亿元。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2.2倍(现价),“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0.7%(可比价),比GDP增速大1.1个百分点。
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
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2010年,河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6%。2011~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2.1%、33.8%、35.7%、37.1%和39.5%,分别比上年提高1.5个、1.7个、1.9个、1.4个和2.4个百分点,总体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015年比2010年提高7.4个百分点。
3.投资持续增加
“十二五”期间,河南加大对第三产业投资力度。2015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478.28亿元,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2.8%,增速分别高于第二产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0.1个和0.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到47.1%。
4.税收贡献不断提高
全省服务业税收实现较快增长,税收总量由2010年的803.4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277.31亿元,增长近2倍,年均增长23.2%;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2010年的42.7%提高到2015年的58.0%,提高15.3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税收最重要、最稳定的来源。
5.吸纳就业能力逐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吸纳就业年均增长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0%左右,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服务业成为全省城镇化进程中承接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阵地。
(二)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全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
1.现代物流大发展
近年来,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铁路、公路、航空网络优势,强化中心、提升节点、产业联动,形成大枢纽促大物流、大物流带大产业的发展格局,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有望达到19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不断下降,郑州物流中心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地位、物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服务作用显著提升。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布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功能不断加强,河南航空正式独立运营,河南B型保税物流中心跨境贸易电商试点成效显著,郑州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往返均衡对开的班列。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嘉里物流、招商局物流、安得物流、丰树物流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成投用。航空物流成为发展亮点,UPS、俄罗斯空桥、顺丰等知名企业入驻航空港区,连通北美、西欧、东亚、东南亚、澳洲的货运航线网络初步形成。郑州机场开通货运航线30多条,其中国内货运航线4条、国际地区货运航线26条,2015年货邮吞吐量达到40.33万吨,居中部地区首位。行业物流发展成效显著,全省冷库规模超过300万立方米,双汇、众品等龙头企业建立辐射华东、华北、西南、东北等地的冷链配送网络;国药、九州通、华润爱生等前三强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快递物流业务总量居中部第一,初步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物流基地。2015年全省快递业务量5.14亿件,同比增长74.5%;快递收入63.11亿元,同比增长54.5%。重点企业快速成长,河南煤化国龙物流、郑州交运集团等6家企业被国家评为5A级物流企业,豫鑫物流、长通物流等企业加快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