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2月 |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党中央在21世纪初对21世纪前20年我国发展环境和阶段做出的科学判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确定的21世纪前20年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2012年10月召开党的十八大,时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间进程过半,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经济社会呈快速发展态势,但由于各地资源禀赋、历史基础等差别较大,各省辖市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呈现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ESDI),对各省辖市发展水平和发展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就是通过选取系统全面而又有机统一的若干指标,并科学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客观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一)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构建指标体系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选取的指标要切实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2.系统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各指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严密体系。
3.可操作性原则
所选取的指标应简单明确,数据易于收集,统计口径基本一致,可以量化,具有可比性。
(二)指标的选取与权重
参考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和《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充分征求专家意见,确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13项指标,其中人均指标6项,占45%的权重,结构指标5项,占40%的权重,强度指标2项,占15%的权重,13项指标中除万元GDP能耗为逆指标外,其余均为正指标(见表1)。
表1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三)指标的处理和评价方法
将每一评价指标无量纲处理加工为单项指标规格化指数,再将单项指标规格化指数加权计算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ESDI,用综合指数ESDI对18个省辖市进行排序。
1.单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排序的指标为不同内容的数据,而且计量单位也不同,因此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了使无量纲化后的指数比较科学,正指标采用“最高值~最低值”作为最大差幅,每个省辖市数值与最低数值的差幅除以最大差幅,得到各省辖市该正指标的规格化指数;逆指标采取“最低值~最高值”作为最大差幅,每个省辖市数值与最高数值的差幅除以最大差幅,得到各省辖市该逆指标的规格化指数。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单项指数排序结果与单项指标排序结果是一致的,消除了不同指标之间不能简单综合计算的问题,并解决了量纲统一的问题。
2.综合指数的计算及排序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ESDI为各单项指标规格化指数与该指标权重的乘积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各省辖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位次按照ESDI的大小位次排列。
二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比较分析
(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排序
笔者选取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4个主要年份计算18个省辖市的ESDI,并进行排序(见表2)。
表2 河南省18个省辖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及排名
续表
2014年省辖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排序前三位的分别是郑州、济源、洛阳,排序最后三位的是商丘、驻马店、周口。18个省辖市2014年排序与2000年比较,有8个市的位次上升,平顶山和许昌上升了3位,开封和新乡上升了2位;有5个市的位次下降,濮阳和三门峡下降了4位,安阳下降了3位;其余5个省辖市的位次维持不变。
根据2014年ESDI排序和各省辖市发展状况,将18个省辖市分为四类(见表3)。
表3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分类
排序首位的郑州ESDI为0.979,是各省辖市均值的2.90倍,是第2位济源市的1.88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第Ⅱ类地区ESDI平均为0.413,比各省辖市均值高22.2%。第Ⅲ类地区ESDI平均为0.284,比各省辖市均值低15.8%,第Ⅳ类地区ESDI平均为0.179,仅为各省辖市均值的53.0%,第Ⅰ类地区ESDI是第Ⅳ类地区均值的5.47倍。
(二)省辖市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为直观地观察与分析省辖市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