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
2014年,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吉林省经济经受严峻考验。吉林省抢抓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措施”,加快“五大发展”,全省经济保持相对稳定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03.81亿元,居全国第22位,增速分别高于辽宁和黑龙江0.7个和0.9个百分点,居东北板块首位。反映在全省城市竞争力上,2014年,吉林省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均列全国第19位,与上年相比表现较为稳定,省会城市长春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排名第40位,可持续竞争力全国排名第33位,吉林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77位,可持续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96位,其他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均排在全国第120~243位之间。2015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逐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加快引领城市产业升级,“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不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吉林省通过深入实施东中西区域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端要素集聚效应,着力构建城市对外开放新格局,必将迎来全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一 现状与格局
(一)“新东北现象”下的城市发展新机遇
1.“中国制造2025”引领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逐渐兴起,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悄然重塑。与全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缺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受发达国家占有先发优势、抢占经济高地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两头挤压和双重挑战,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艰巨。为此,国务院适时推出“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画出了行动路线图。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为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优势突出,医药、光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围绕全省制造业发展需求,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不仅有助于巩固已有发展优势,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能够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兴产业接续能力,增强城市产业发展后劲,为提升全省城市竞争力创造更大空间。
2.哈长城市群加速区域城市优势资源整合
依托快速化交通轴线,东北地区交通沿线相邻城市同城化趋势明显,城市体系呈群带状发展。目前沿京哈线发展起来的辽中南城市群和哈长城市群发育较为成熟,共同组建了东北地区南北走向的城市带。其中,哈长城市群地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以哈尔滨和长春为核心城市,以吉林、四平、松原、大庆、齐齐哈尔和绥化为外围城市,构成“T”字形城市布局结构,对吉林省城市空间联动发展发挥重要带动作用。一方面,哈长城市群将过去分散的中小城市紧密联结,将分散的市场连接整合,增强规模经济效应,为吉林省中小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倒逼核心城市对自身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加速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资源向区域内各节点城市流动;另一方面,哈长城市群建设还有助于打破黑吉两省行政区划限制,推进行政区空间与经济发展整合,促进两省城市之间展开重大项目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势互补和利益相容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吉林省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3.“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城市开放发展
在国家层面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吉林省位列建设重点涉及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中,成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给吉林省各大城市特别是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它们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地缘优势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此,吉林省应着力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找准这一战略与吉林经济发展的契合点,积极落实“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重点内容,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积极推进与周边以及东北亚各国的区域合作,抢抓俄罗斯远东开发机遇,深化与滨海边疆区等地在能源资源开发方面合作,提升吉林省城市对外开放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而推动全省城市向更加开放便捷的信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