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
一 宏观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1.国际视角——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绿色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内依然存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加快调整。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日本的“再兴战略”,韩国的“新增动力”战略等正在积极实施。国际产业竞争格局加剧,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中国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以信息、生物、智能、新材料、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速融合,不断引发制造、能源、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的颠覆性革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美欧国家立足科技创新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寻求重大突破,以引领世界进入绿色智能发展新时代。在我国,以物联网、云计算和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特征的电子信息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绿色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正在全球孕育。目前国内的部分绿色发展技术已经与世界基本同步,如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风电、核电、智能电网以及低碳技术、高速铁路等,都步入了大踏步发展阶段。绿色经济要求传统资源型城市注重技术创新,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形成节能、减排、提升附加值的资源开发产业绿色链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对于一个地区或城市群来说,只有符合和顺应世界的发展趋势,抓住战略机遇,打造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国家乃至世界战略格局中占据制高点,从而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
2.国内视角——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路径、格局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一切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转向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未来五年是我国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四化”同步的转型跨越期、转变发展方式的爬坡过坎期、支撑长期发展的动力转换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承载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同时也面临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未来五年,我国将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对于一个地区或城市群的发展来讲,必须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将其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3.区域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阶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在新阶段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同期推出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天津、河北调研,强调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大思路、大战略。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及其三地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推进思路、战略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实质性操作阶段。《规划纲要》的颁布,既为京津冀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给其发展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新课题。比如,如何在京津冀这个人口经济高度密集地区,通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区域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