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京津冀企业发展指数研究

    作者:叶堂林 卢燕 李钰 潘鹏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摘要:

    本研究采用企业大数据对京津冀三地的企业发展实力、活力和创新力进行测度。得出:从企业综合实力来看,北京最强、天津其次、河北较差;从综合聚类来看,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西城)和城市功能拓展区(海淀、朝阳、丰台)企业综合实力最强,天津仅滨海新区、河北仅石家庄市居第二序列;北京综合实力最强且各个区发展相对均衡,天津综合实力总体仅次于北京、强于河北,但区县间差距悬殊,滨海新区“一枝独大”现象比较突出。本研究还将京津冀与长三角、珠三角进行企业综合实力对比研究,发现:三大都市圈首位城市优势都非常显著,京津双核效应并不明显;三大首位城市比较,北京在企业实力、创新力和综合实力方面是最强的,上海在企业活力水平方面最高;从企业发展均衡性来看,京津冀内部发展落差最大,珠三角发展最为均衡,长三角的城市等级体系最为合理。本研究提出了四大政策建议:一是加大非首都功能疏解力度,促进区域内企业协同发展;二是北京在企业空间布局上应实现“内外有别”;三是天津应避免“一枝独大”,实现区县间相对“均衡发展”;四是河北应实施三大重点战略,实现企业发展的提质增量。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其健康与否关系整个区域能否健康发展。对京津冀企业发展指数进行测度,有利于弄清区域内企业总体的发展态势,找到制约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实现企业层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 指标体系与构建原则

    (一)构建意义

    1.现实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阶段,对协同发展中各项重要任务进度进行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哪些项目进度正常,哪些项目进度滞后,从而及时发现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短板,通过补齐短板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高水平实施。国内外经验表明,一个区域能否得到快速发展取决于其当前主导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个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其龙头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其发展健康水平必然影响到整个区域的未来。另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来实现,且市场应当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市场配置资源要通过企业来实现。由此可见,从微观角度对企业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对京津冀进行企业发展指数的测度,相当于对该区域进行“基因级”的“体检”,不仅准确,而且非常有效。当前,京津冀面临的问题,大多数是企业层面的问题,如雾霾严重,是河北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企业发展过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导致的;再如北京人口超载,其本质是河北企业发展不足,在本土无法带来足够就业机会导致的。因此,京津冀企业发展指数的测度与分析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京津冀海量企业大数据,建立企业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实力、活力和创新力测度,有利于弄清企业的发展态势及趋势;通过对发展趋势进行判断,有利于审时度势;对比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发展,找出京津冀区域在企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从而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法规,更好地从企业层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2.理论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应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先行启动、率先突破,而企业是构成产业的微观基础。由此可见,企业搬迁升级、转移重组、布局优化、相互投资、组织结构改善等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先行领域。就目前研究热点来看,对京津冀产业的研究较多,而对京津冀企业研究得较少,关于京津冀企业的研究多集中在京津冀各企业类型上,如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策略(张春霞,2014),京津冀工业企业的竞争力研究(陈岩,2015),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分析(余思成,2015)等。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利用大数据对京津冀企业发展指数进行研究,因此进行京津冀企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数测度,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二)构建原则

    本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客观性。所选指标能客观反映企业发展水平,对企业发展指数测度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与倾向,以期得到客观公正的结论。

    第二,系统性。所选指标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能反映企业综合发展水平,且体系内各指标间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或支撑,有严谨的逻辑结构。

    第三,代表性。所选指标必须紧扣企业实力、活力和创新力,能反映企业发展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且要求精练、简洁,剔除冗余。

    第四,可得性。所选指标必须能够获得完整的大数据或统计数据,能准确反映京津冀企业发展现实,也便于与长三角、珠三角进行对比分析。

    (三)构建思路

    1.企业实力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主导产业及其龙头企业的实力决定了区域的竞争力。企业与其所在区域能否实现互动发展、相互支撑,取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状况。在发展阶段方面,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有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主导产业及产业链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的相互配合,如区域发展初级阶段所依赖的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及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等要素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区域发展中级阶段所依赖的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依靠技术和资金的有机结合成为世界创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