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国培计划”改革述评

    作者:刘胡权 LiuHuquan 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摘要:

    2010年国家开始正式实施“国培计划”,历经五年,逐渐发展完善,对于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2015年,“国培计划”聚焦乡村教师,进一步优化调整项目设置,下移管理重心,强化基层教师培训机构的参与,弥补了项目实施中的不足。未来,“国培计划”仍需加强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增强协同管理能力,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机制,以确保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Abstract:

    “The Na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Plan” has well developed and played roles of demonstration leading,timely assistance,reform promotion in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since formal implementation in 2010. In 2015,the plan focused on rural teachers,further optimized the project settings,moved down management focus,and strengthened involvement of basic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In the future the plan still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rojects,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so as to ensur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training.

    一 “国培计划”五年来实施的基本情况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自2010年启动以来,投入资金之多、覆盖人群之广、所跨时间之长,都是史无前例的。“国培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教师教育的培训方式,对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政策梳理

    2010年,“国培计划”启动,一开始主要是面对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旨在通过示范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拓展教师培训课程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2011年,教育部又进一步细化教师培训工作,详细规定了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原则、方式、制度保障等,勾画了未来几年教师培训工作的整体框架,同年9月,教育部又增加了幼儿园教师国培项目,旨在通过各种培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2012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继续完善“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要求“优化培训课程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参训学员的选派和管理工作,确保培训成效”,“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规范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纠偏。同时,教育部出台《“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要求三大项目依据此标准设置“国培计划”培训课程,研制项目实施方案,从专业的顶层设计上强化了理念落地的可能。

    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从培训对象、内容、机构、学员选派、培训管理、职责分工、绩效考核、经费管理等方面具体规定了项目的管理实施。2013年,国家在继续实施原有项目的同时,又在培训需求、规划设计、课程比重、培训者比例、培训模式、项目管理及监控等方面作了新的要求,有的方面甚至作了量化要求,例如,明确规定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一线培训师的比重不少于50%等,体现了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渐趋专业性。[1]2013年5月,教育部又针对项目操作中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方式单一、质量缺乏监控等问题,提出了深化培训模式的八条改进建议,体现了实事求是、扎实推进的项目实施风格。

    2014年,“国培计划”继续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并提出各个项目的重点推进工作,明确要求对凸显出来的问题进行综合改革、重点突破,创新培训模式,强化项目管理,确保能够按需培训,提升培训质量。

    (二)基本特点

    从时间脉络看,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发展大致体现了下列特点:一是培训性质由侧重学历教育转向非学历教育,二是培训内容由侧重教材教法转向教师专业发展,三是管理决策由侧重行政命令转向多主体合作,四是培训机构由单一封闭转向多元开放。对于农村教师而言,农村教师培训也日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培训政策逐步向农村教师倾斜。

    较之传统的教师培训,“国培计划”无论是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还是参与主体方面,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客观看待“国培计划”的价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执行该计划,从而确保实效性的实现。

    1.不同于传统教师培训的机构推动,“国培计划”主要是项目推动

    机构推动是指教师培训通过传统的、固定的教师职后培训机构——省市的教育学院或区县的进修学校实施,该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分段式的体系[2],优秀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且经费预算比较独立,中小学教师自下而上接受培训。这种培训体系有其稳定、方便管理、易追踪考评、培训针对性强等特点,满足了一定历史时期内教师的学历补偿和提升,为教师知识、技能方面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其封闭性及优秀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机构推动难以满足当今时代教师教育的需求。同时,伴随教师教育体系的一体化发展,省市级甚至地市级教育学院逐渐并入大学,传统的教师培训体系濒临瓦解,而现代的教师培训体系重建迟缓,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培计划”采取“项目”推动的方式,适应了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趋势,有助于避免传统机构推动资源不足的缺陷,便于传递、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国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