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07年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与2008年预测

    作者:中共增城市委宣传部 增城市发展和改革局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摘要:近年,增城市以“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推动新一轮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08年将继续围绕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的目标,按照构建“三大主体功能区”的战略部署,以提升培育现代产业、加强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构建富裕、安康、文明、和谐的新穗东新增城。

    2007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增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新增城,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为目标,坚持以“三个经济圈”推动“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壮大区域经济,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年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61亿元,同比增长20.7%,增幅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连续两年高于“十五”时期年均增长水平;财政总收入77.22亿元,同比增长67.3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28.63%;工业总产值862.69亿元,同比增长23.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99亿元,同比增长12.9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12亿元,同比增长15.1%;外贸出口总额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7.42%;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3%;职工年平均工资26704元,同比增长11.57%;农民人均纯收入6624元,同比增长16.57%。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进入第15位。

    一 2007年经济社会运行特点

    (一)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成为省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广样板

    1.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制定实施了《关于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新增城的实施意见》(100条),组织举办了增城科学发展论坛、新穗东·新增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评审会、绿色经济论坛等专题研讨会,因地制宜地把全市规划为南部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化区、中部优化开发的文化产业区和北部限制工业发展的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区“三大主体功能区”。“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优化了产业和城镇布局,三次产业逐步实现集群发展,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逐步实现协调和谐。“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广东省、广州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全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推动增城新一轮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财政投向上,实施了以6亿元借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支持汽车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新投入本级财政资金3165.65万元用于农村“五通”建设。继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全年用于保障北部山区政府正常运作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支持山区社会事业建设的专项发展资金分别超过1000万元和3000万元。创新绩效评估和政绩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土地供应与招商项目联动工作机制和投资项目前期评审机制,解决了76个工业用地协议出让项目用地3986亩,盘活和激活经营性用地6328亩,制订完善了市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和镇街领导班子工作考评奖励办法。

    (二)经济加速发展,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第15位

    1.区域错位发展促进了南中北经济的良性互动

    (1)南部新型工业化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增城工业园区和增城东区高科技工业基地引领现代工业快速增长,园区工业产值分别为119.66亿元和3.75亿元,增长192.85%和291.25%。优质项目投资不断增加,举行了20个优质项目的统一奠基仪式,全年建成正式投产和在建项目82个,预计新增生产能力达200亿元以上。全市亿元企业由2000年的7家发展到目前的95家,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9家。

    (2)中部城市生活圈和文化产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行政中心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图书馆、湖景大道、景观大道建设加紧推进。完成了省教育强市创建,举办了“绿色生态·欢乐增城”广场音乐文化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求知活动,城市文化品位有效提升。

    (3)北部加快建设了湖心岛、小楼人家、生态景观走廊、临江公园等生态旅游和都市农业项目,修建了景区主干道沿线的一批特色旅游驿站和农家乐,推进了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深加工,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全年新培训农村劳动力9593名,实现转移就业16258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959元,占纯收入的59.77%;家庭经营纯收入2163元,增长22.9%。

    2.集聚发展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

    (1)支柱产业加速发展壮大。广本新雅阁、福耀玻璃等项目顺利投产,豪进摩托工业基地等即将竣工投产,江河幕墙、广州博创等项目如期动工。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产值达170.56亿元,增长113.22%。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产值79.53亿元,增长24.65%。

    (2)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国际机械装备交易中心、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展示交易中心、轻工现代物流中心等优质项目争相落户,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制造业实现了联动发展。

    (3)生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