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志愿精神越来越被社会主流和中产阶级所接受,但是国内很多志愿服务者和志愿组织仍然处于草根状态,不够专业化和现代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许多国际志愿组织进入中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国际志愿组织与中国的地方治理体系相互嵌入,一方面完成国际组织在中国的本土化,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中国志愿服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转型。
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的开放,许多公益组织逐渐登记注册,走出草根状态,浮出水面。与此同时,企业、媒体等也纷纷加入公益的领域,这种由政府、公益组织、基金会、企业和媒体组成的立体的公益生态系统,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传播上支持着公益领域各方面的发展。而这种行业的形成迫切地需要专业性公益组织的出现。十八大之后我国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的登记开放,更多的草根NGO将洗脚上岸,它们可能更重要的不是停留在草根状态,而是在成为正式的民间公益组织的同时,还能够继续保持那种贴近土地和人民,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草根精神。
全民公益一个重要的趋势是从随手公益开始走向专业公益,公益集体行动和松散的志愿团队向专业公益的转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专业公益指的并不是社工执照、各种证书的资格认证,专业公益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所需要解决的社会议题有深刻的了解,对自己组织所在的社区存在的问题有所觉察。这种对社会问题的专业知识,可能来自长期关注相关议题所搜集的信息和生活经验,可能来自为了解决问题所做的行动研究。一个专业性志愿组织如何完成专业转型、如何动员和凝聚志愿者、如何开展公益行动、如何合作?本文将从国际狮子会在中国的本土实践入手,研究狮子会在中国的专业转型过程及问题,以此为志愿组织的专业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思考。本研究受中国狮子联会委托,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合作,于2014年启动“志愿组织的专业转型——中国狮子联会案例研究”项目,通过全国会员抽样问卷调查,以及对狮子会会员组织的实地调研和座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和数据,在全国层面开展对狮子会会员组织的总体性研究,探讨狮子会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及面临的问题、中国志愿组织的专业转型议题。
在定量研究方面,本次调研面向全国9个地区的狮子会会员组织(未包括四川、海南、云南)开展了抽样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礼来家族慈善学院以往对国际狮子会调研所关注的维度,同时由印第安纳大学礼来慈善学院研究团队加入进行抽样和数据分析等关键性工作,为定量研究提供关键技术支持。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①会员基本情况;②志愿服务参与情况;③家庭慈善捐赠;④会内获得领导地位的机会;⑤社会价值观。根据各地会员占总会员数的比例,共抽取样本1600人,最终以电话调查的方式完成有效问卷605份。
在定性研究方面,本研究共选取广东、深圳、浙江、哈尔滨、陕西5个地区狮子会,每个地方用2~3天的时间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以座谈会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我们首先按照秘书长、理事会成员、服务队长、普通会员等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核心问题,并提前发给狮子会组织。①座谈会。每个会员组织各安排10名左右服务队长和10余名普通会员,集中安排和组织焦点小组座谈会。②深度访谈。我们对秘书长、理事会成员采取二对一或二对二的深度访谈方式,访谈不限于提纲,持续2小时左右。除了被访谈的会员组织外,我们还访谈了中国残联前副秘书长、中国狮子联会前副会长等重要实践者和推动者,获得了更多的宏观资料。③参与式观察。我们在深圳、哈尔滨各参加了一次会员服务活动,对具体服务行动中管委会、服务队和队员三个层次的分工和合作有了感性的认识。④文献研究。我们通过梳理公益慈善领域研究文献,以及有关中国社会组织转型研究、国内外慈善组织研究等大量文献,获得了对于专业转型的一般理解。
二 狮子会概述
国际狮子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ions Clubs)于1917年在美国成立,迄今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慈善服务团体。其会员遍布全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35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志愿者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