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
2015年温州文化发展态势总体较好,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文化精品创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文化礼堂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文化发展战略不清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足、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深、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实力不强、文化优惠政策落地难、文化消费有待正确引导等问题。2016年,温州文化发展应在弘扬瓯越文化、塑造温州城市精神、建设中国道德高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融合、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 文化产业 |
2015年,国家出台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等一系列发展文化的政策性文件,为文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温州文化建设和发展呈现较为良性的态势。
一 2015年温州文化发展总体情况
2015年,温州文化建设和发展工作围绕“五化战略”大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主动创新,积极作为,在文明城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文化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推进了文化强市建设,提升了温州的城市形象,增强了温州的城市凝聚力和竞争力。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较为显著
2015年,温州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率全省之先开工建设温州道德馆并举行预展,展出实物和老照片数百件,道德馆的建成将成为温州成功打造道德建设高地的标志;建立健全了一套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褒奖机制,出台了《温州市道德模范管理办法》《温州市见义勇为人员保障和奖励实施办法》等;设立浙江省首家“最美”公益基金——“最美温州人”公益基金,对“最美”行为给予经济奖励,对“最美”人群及其子女的就业、就学、生活等进行帮扶;推出“道德信贷”工程,为市级及以上道德模范提供创业贷款等;举办“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第五届温州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道德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参与和推动。政府与民间共同携手举办多场各种类型的以传扬传统美德为主的公益道德讲坛,修订整理鹿城区驿头村程氏千年祖训等历史珍藏家训110份,推动10万户家庭传承并新立家训。开展“中国梦·温州好故事”主题宣讲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开展“讲故事”活动800余场,开展“七讲七进”活动500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20万人。组织专业团队创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在全市130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传唱。以制作VCR、在电视广播滚动播出、进KTV等方式传唱“最美温州人”主题歌——《最美温州人》。
民间涌现出了大量好人好事。截至2015年12月,温州共有3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9人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人获“浙江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人被命名为“浙江骄傲”,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2月28日,温州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14年来历届温州市委市政府与广大人民持续共同奋斗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颇为振奋人心。
(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2015年,温州市根据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尤其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方面推出了一些新举措,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2015年6月,温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温州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40个乡镇(街道)的231个社区作为基层试点,其中推出的“五有十化”标准[1]、服务清单公示、第三方机构评估等举措为全省首创,尝试形成符合温州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模式,此举有助于规范乡镇(街道)和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服务效能。
2014年已列入文化部改革试点项目的温州市图书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取得新进展:理清了政府主管部门、理事会和管理层三者的事权关系,较好地实现了图书馆利益相关群体的共同治理;成立了图书馆发展基金会,完成法人登记并已到位财政资金200万元。在改革的助力下,温州市图书馆加快组织实施城市书房、城市书站、城市书吧、城市知网“三城一网”的建设,编制了一张能够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的“城市书网”,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强辐射的借阅服务。温州市图书馆全年读者数、借阅量分别达305.3万人次、395.3万册次,新建10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即“城市书房”,新建10家各具特色的城市休闲文化场所即“文化驿站”。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的“城市书房”和“文化驿站”广受市民欢迎。
文化礼堂建设是最近三年来温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大重点,作为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代表,文化礼堂的建设工作继续被温州市政府列为2015年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年新建文化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