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刘火燕 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市的流动人员越来越多。大量的流动人员在发挥弥补城市结构性劳动力缺陷、方便市民生活、推进广州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城市资源配置、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市容环卫等带来了一系列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广州市勇于创新,把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加强综治维稳工作的源头来抓,作为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来抓,为广州市社会管理特别是治安管理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北缘,毗邻香港和澳门,辖10个区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2006年末户籍人口760.72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经济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068.4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超过100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超过7800美元,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州市的流动人员越来越多。大量的流动人员在发挥弥补城市结构性劳动力缺陷、方便市民生活、推进广州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城市资源配置、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市容环卫等带来了一系列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城市发展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以及2010年承办第16届亚运会,又进一步增强了广州市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的现实需要。本文试在分析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的现状、问题、难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 广州市流动人员的主要现状和特点

    截至2007年10月底,广州市有流动人员425万人,约占常住人口的49%。他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事的职业呈现“六多”,即从事建筑行业多、从事小作坊劳作多、从事废品收购多、从事集贸市场经商多、从事流动摊贩多、从事扒脏拾荒多。二是居住分布呈现“两多两少”,即城中村多,城区内少;东北部多,西南部少。三是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主要来自湖南、四川、河南、湖北、江西、广西、贵州、重庆等省、市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偏僻山区。四是居住环境较差,绝大多数居住在城中村出租屋、施工工地工棚和集贸市场内。五是文化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年轻化,性别比例和政治面貌呈一种失衡状态。六是从事非专业性工作和低技术含量工作人员较多,普遍收入微薄。

    二 流动人员对广州市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的不良影响

    流动人员的存在,对促进广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一群体对广州市社会生活也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社会治安压力

    一方面,流动人员由于其行踪的流动性、居住的抱团性、生活的不稳定性,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广州市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员中,流动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加,据统计,2006年广州市抓获犯罪嫌疑人员总数为30596人,流动人员占89%。其犯罪类型主要是“两抢”、“两盗”、毒品犯罪,以及杀人、伤害、强奸等暴力犯罪。另一方面,流动人员由于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侵害目标,导致出现作案人、被害人“两头在外”现象。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流动人员以地缘等关系纠合形成的涉黑涉恶团伙和职业犯罪团伙逐渐增多,这些团伙犯罪能量大,暴力性特征明显,组织化程度高,对经济秩序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增加维稳工作压力

    流动人员被城市边缘化,经济和社会地位低,普遍缺乏社会认同,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经常遭受不平等待遇,社会满足感和公平感较低,失落感和挫折感较强,且长期承受巨大生活压力,心理容易失衡扭曲,进而形成仇富和敌视社会心态,也容易对当地居民和政府部门产生对立对抗情绪。这一群体出于自我保护、寻求认同感和归宿感等需要,往往以地缘、乡缘等为纽带“抱团”聚居,形成共同生活圈,有的形成“同乡村”,有的组建“老乡会”等组织。据抽样调查,77%的流动人员是与同乡聚居,85%的人表示遇到困难一般找亲朋、老乡帮忙。由于被排斥在城市主流文化之外,该群体逐渐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城市亚文化圈”,与本地居民在社会心理、社会情感、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巨大隔阂,极易产生冲突。特别值得警惕的是,由于该群体具有一定的乡缘组织性和潜在的社会对抗性,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和利用。

    3.增加城市管理压力

    大量流动人员在城市活动,对城市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计划生育以及社区建设等造成不少压力,引发大量现实社会管理问题。一些人由于租不起房,经常在城乡结合部、农田附近搭建窝棚或街头露宿;一些流浪乞讨人员经常滞留在党政机关周边、商业中心、宗教寺庙、交通要道等人流车流密集地区强讨强要;一些人个体卫生状况极差,容易滋生疾病,由于缺乏卫生防疫知识,往往成为各种传染病、性病主要传播者和高危人群;一些人为躲避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