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自1895年诞生以来,电影的发展始终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从默片、有声电影、彩色电影到宽银幕电影、环幕电影、数字电影、3D立体电影,每一种新形式的出现都伴随着技术的革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新媒体,电影生态也相应地发生嬗变,这不仅体现在电影发行渠道的多样化,而且体现在电影生产与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
一 新媒体语境下电影的传播模式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内容。新媒体的发展态势是社会的网络化和网络的社会化,互联网、电信网和电视网都在向宽带、移动、融合方向发展,三网融合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使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使用文字、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促进了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意识、消费习惯以及传播媒体的形式和内容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这个视角重新对电影行业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在目前新媒体的语境下电影的存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单纯意义上的“移植”,即电影作为影院发行的内容产品,在本体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被原封不动地平移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播映;其次是根据新媒体的特性为其量身打造具有新媒体特性的电影,这种微电影是传统电影的内容形式与新媒体“嫁接”的产物。
在“移植”模式下,电影的本体元素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是传播媒体与播放平台。伴随着这些改变,电影的播放形式、盈利模式、产业链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传统的点对面广播方式在电影移植到互联网媒体上进行传播时依旧沿用,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传播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具有互联网特征的新的功能。网络电影播映平台能够为观众随时提供交互式视频服务,即“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实现了更加分众、便捷的传播效果。
当然,新媒体内容并不局限于传统媒体内容的简单平移,还需要产品形态的变革。一种新的媒体出现后需要原有媒体的内容去迎合这种媒体的特征,同时原有媒体的内容会根据新媒体的特征发生自主性的变化。在“嫁接”模式下,传统电影通过某些修饰与改进,针对新媒体采取新颖的制作手法和呈现方式,与新媒体的呈现平台进行嫁接,形成了具有新媒体特色的内容产品——微电影。微电影是由专业团队采用电影的叙事方法,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分享传播的“微时播映”“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它短小精悍,情节紧凑,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更加适合新媒体用户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视听习惯。
从传统影院发行到新媒体播映,电影发行传播模式最直观的转变是由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传播渠道的变化。其背后是由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启的数字化信息革命。在网络媒体产品形态不断演进的背景下,电影与网络媒体在传播模式上正在加速走向深度融合。
二 “后影院时代”电影观众的接受模式
现今,电影的网络传播逐渐演变成观众接受的重要方式,电影是网络视频用户最喜爱的视频类型。“后影院时代”语境中的电影网络传播,是指传统电影以网络媒体作为传播渠道,与原有的影院发行传播模式形成了迥异的差别。
1.电影网络接受的数字媒介基础
传统电影偏重于物理、化学的科学技术,以光学、声学、化学、机械学等作为科技基础。随着电影制作和放映的数字化不断深入,电影制作发行也从原先的胶片拍摄洗印发展到现在运用数字技术制作“拷贝”进行放映,其影像更加清晰,色彩鲜艳逼真,声效震撼有力。数字媒介丰富了电影制作和传播的物质基础,数字电影不再依赖于胶片等物质媒介,仅依托计算机和网络即可完成创作、发行和放映诸过程。相对于影院观看下的一次性消费体验品,电影对于网络观众已经成为一种可以占有、收藏和重复观赏的数字资源。
2.网络电影的传送方式
电影的网络传播主要是基于网络视频播放技术,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