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
特色优势产业是一个地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集中体现,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增强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根本着力点。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其形成基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绝对优势型特色产业,即该地区在发展某一产业的要素禀赋上具有绝对优势;二是比较优势型特色产业,即该地区发展某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更具发展优势;三是竞争优势型特色产业,即一个地区虽在资源禀赋上没有任何优势,但凭借先发优势、规模效应、科学技术等占领了市场,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竞争优势,也可以成为该地区的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并在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向未来,针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 青海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效
近年来,青海围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部署要求,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重点打造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较大提升。以特色农牧业、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优势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一)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成效明显
围绕农牧业十大优势产业,全省加快了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和产业带建设,进一步加大畜种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全面实施百里百万亩马铃薯、百里百万亩油菜、百里万棚蔬菜、百里十万亩薄皮核桃、百里万头奶牛、百里万头肉牛肉羊、百里万头生猪、百里万亩大果樱桃等8个百里万亩万头计划,促进了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不断显现,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11年底,全省肉类总产量达32.37万吨,较上年增加1.2万吨;奶类总产量达32.1万吨,较上年增加1.98万吨;油料作物面积274.91万亩,较上年增加4.25万亩,总产达到36.3万个;蔬菜总播面积达到70万亩,比上年增加4.1万亩,蔬菜总产达到148万吨,新增10万吨;各类果品总产量达到3.65万吨,较上年增加0.65万吨;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较上年增加6万亩,总产达到6万吨,新增0.15万吨。全年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比重达到80.3%,比201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
2011年,根据特色农牧业发展要求,全省大力推进设施农牧业工程建设,新建日光节能温室3万个、农牧区畜用暖棚1.7万个,建成5个特色经济作物百里万亩(万头)基地,建设8个农业标准化建设基地、7个蔬菜果品标准园、6个水产健康养殖场和3个标准化奶站,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比上年增加5.8亿元;出口创汇907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850万美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30.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辐射带动农牧户50.7万户。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互助青稞酒、雪舟三绒、晶珠藏药、三江源虫草、藏羊地毯、可可西里藏牦牛肉等6个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西北骄”牦牛肉干、“一片绿”蜂蜜、“小西牛”酸奶、乐都长辣椒、循化“仙红”线辣椒等10个产品获得青海省著名商标;柴达木枸杞,乐都紫皮大蒜、大樱桃,河南苏呼欧拉羊、河曲马,天峻牦牛等6个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
(二)特色优势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为加快特色优势工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继建成了盐湖集团100万吨钾肥,西钢百万吨钢铁、洁神5000台环保设备、亚洲硅业2000吨多晶硅等60多个大项目。在此基础上,一批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符合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如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时期、两台66万千瓦火电机组、255万平方米地毯纺纱、万吨枸杞深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型多功能锻压机、金属镁一体化等项目加快推进,福田专用车、磷酸铁锂材料、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项目全面竣工,建成1000兆瓦光伏电站并安全并网发电,促进了铝镁合金、多晶硅等新材料和太阳能发电、盐湖化工综合利用、高原动植物深加工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青海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资源开发规模化水平提高,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特色和增长点在高起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