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在现代社会进程中,发展民俗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是各省(自治区)、市、县彰显区域特色文化、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科学路径。青海省湟源县位于日月山东麓,史称“西戎羌地”,曾是中原入藏的门户、青藏高原茶马互市和文化交流的重镇,向有“海藏咽喉”之称。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孕育了湟源县独特深厚的民俗文化,如排灯、皮绣、社火、曲艺、民居、地方特色饮食,以元宵节排灯展、城隍庙会、六月朝山会为代表的节庆习俗等民俗文化绚丽多彩、闻名遐迩,既是湟源县特有的民俗文化品牌,也是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在民俗文化日益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之际,对湟源县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对推动湟源县乃至青海省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特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 湟源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概述
近年来,湟源县文化旅游业发展较快,已成为省内新兴的和正在崛起的重点文化旅游区。随着湟源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湟源县将民俗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经济增长点,不遗余力地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资源,用民俗文化提升湟源文化旅游的品位,努力构建“文化湟源”的旅游品牌,使湟源文化旅游的优势日益凸现。
(一)确立发展文化旅游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湟源历史文化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就是中原通往西部牧业区和西藏的重要通道,是汉、藏等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也是唐蕃古道、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境内有昆仑文化遗存、卡约遗址、汉唐古堡、明清寺庙、日月山、“茶马商都”——丹噶尔等诸多历史文化遗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是青海省文化旅游的“富矿区”。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湟源也没有一个在全省有影响的文化旅游景点。21世纪初,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旅游认识的加深,凭借省上打造高原旅游名省的大好时机,湟源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托湟源的区位优势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按照“挖掘资源,整体策划,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旅游富民”的工作思路,确立了打造“文化旅游重点县”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湟源克服各种困难,举全县之力相继开工实施了以丹噶尔古城保护性修复、日月山景区、人民公园、青藏线石刻文化走廊、赞普林卡藏文化展览馆等文化旅游项目,使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以丹噶尔古城景区为中心,日月山、赞普林卡、石刻公园、人民公园、乡村农家乐、华石山、宗家沟、北极山公园、大黑沟森林公园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补充的旅游景点网络构架初步形成。同时,以丹噶尔古城品牌为核心,茶马商都、排灯之乡、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王母故里等为补充的文化品牌群雏形初步形成,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挖掘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对民俗旅游而言,特色是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优势。湟源县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充分利用丰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打造出了一系列独具个性、具有品牌效应的民俗旅游产品、景点和娱乐项目。如在旅游产品方面,湟源县初步形成了以“湟源三大宝——排灯、陈醋、羊皮绣”为主,昆仑玉、牛角梳、剪纸、木雕、手工刺绣鞋垫等特色旅游纪念品为补充的民俗商品体系。其中,排灯和羊皮绣是湟源县独有的民俗文化艺术珍品,湟源县将其作为民俗文化旅游的品牌产品大力向外界推介,不仅独出心裁地将排灯作为丹噶尔古城的照明设施,彰显老街的民俗色彩,还研制设计了家庭式排灯投入市场。在古城景区的保护性开发建设中,湟源县也将大量的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不仅开发、修复了古城门、城隍庙、洋行、文庙、丹噶尔署衙等文化景点,还研发了署衙升堂断案、文庙诵经、曲苑曲艺花儿、《羌风流韵》歌舞、青海民间原生态音乐等文化娱乐项目,从而将丹噶尔古城打造成青海省少有的呈现羌、汉、藏多元民俗文化,融古代民俗和现代民俗为一体的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景区。
(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