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
节能降耗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要求各地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青海独特的高原地理、三江源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型的经济发展等特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诸多困难,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难度大,节能降耗工作任务艰巨。
一 青海节能降耗现状分析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要求,青海大力推动节能降耗落实工作,单位GDP能耗逐步降低,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但受经济发展阶段影响,能耗下降缓慢,节能降耗工作难度加大。
(一)“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成效
“十一五”时期,青海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制定各项节能政策、狠抓节能目标落实、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完成了青海省“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7%的节能降耗目标。一是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2006~2010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从3.07吨标煤降到2.55吨标煤,降幅达17.04%,超出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0.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从3.44吨标煤降到2.59吨标煤,降幅达26.44%。二是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以能源消费量年均9%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2.4%的增速,其中,以年均12.6%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8.4%的工业增速,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三是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铁合金、电解铝、水泥、碳化硅、电石、钢铁等落后产能近500万吨,小火电14.2万千瓦,促进了重点行业先进生产能力比重明显提高,大型、高效装备得到推广应用。同时,节能降耗倒逼机制发挥效应,对高耗能行业的准入和运行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锂电池、铜箔、铝箔、镁合金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速崛起,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
(二)2011年节能降耗状况分析
青海“十二五”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6%。其中,2011年全省节能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1.5%,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
2011年,青海能源消费增幅同比明显加快,单位GDP能耗同比持续上升,节能形势非常严峻。1~9月,全省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1210.2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2.78%,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2.66%。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增幅虽然较二季度回落1.9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一是由于重点用能单位产能释放拉动能耗增长。2010年下半年,为完成“十一五”节能任务,青海采取了停限产、延后高耗能项目投产进度等必要的调控措施;进入2011年,为完成节能任务抑制的产能集中释放,108户重点用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19.04%,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上升18.43个百分点。二是由于重大项目陆续投产达产所致。如湖北宜化30万吨PVC、40万吨电石、30万吨烧碱项目,黄河鑫业分公司50万吨电解铝项目二期,民和乐华冶炼有限公司10万吨电石,青海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煤焦化二期等项目从2011年末到2012年上半年陆续投产试车,致使全省工业能耗大幅攀升。仅湖北宜化用电量同比上升100%,拉动全省工业生产电力消费上升4.04个百分点。
二 青海节能降耗面临的困难及其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努力,青海节能降耗取得了喜人成绩。但随着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能源消费总量仍将不断上升,完成“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任务的困难较大。
(一)节能降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青海推进“四个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依靠资源型重化工业带动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压力还将进一步加剧,节能工作面临保增长与降能耗的双重挑战和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