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随着物权法等法律制度的颁布实施,中国私人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和保护。而根据中西方经济学者较为普遍的观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再持续20年[1],随着“藏富于民”执政思路的逐步确立,中国私人财富未来增长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一 中国私人财富市场概述
虽然2012年中国GDP增速降至8%以下,但随着中国宏观经济保持的长期高速增长以及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日益增强,如图1所示,2012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2]总体规模仍达到80万亿人民币,相比2008年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其已实现翻番。由于近年来资本市场长期维持熊市的态势以及受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影响,从增速上来看,近三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增速较前三年已有所放缓,年均复合增长率从28%降至14%。另外,银行理财产品以其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稳健以及认购便利的特点成为居民相对青睐的投资渠道,增速强劲,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3](见图1)。
图1 中国2008~2013年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
随着私人财富的不断积累增长,中国高净值人群[4]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12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70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约20万人,并已超过2008年人群数量的两倍。其中,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5千万元的超高净值人群[5]规模占比逐渐上升,根据图2可以看出,其规模占比已由2008年的13.3%升至14.1%[6]。
图2 中国2008~2013年高净值人群的规模及构成
2013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化调整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财富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首先,信托产品以其较为市场化的产品定价能力和自身的制度优势会越来越受私人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品牌信誉和风控能力较强的信托公司会越来越得到客户的认可;其次,随着资本市场IPO的重启以及新三板市场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的“造富”能力将再次得到体现;最后,根据我们的判断,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局势短时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将进一步促进私人财富配置的结构优化。
二 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状况
(一)财富管理市场群雄混战
随着中国私人财富的日益增长与积累,人们的理财需求逐渐迫切。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发展加快,包括商业银行私人银行部门、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和PE股权管理公司等各类机构纷纷加入,呈现出群雄混战之势。
近几年来,信托行业处于快速增长期,2008~2010年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连续突破了1万亿元、2万亿元、3万亿元和4万亿元。2012年末,信托资产规模更是突破了7万亿元,达到历史性的新高——7.47万亿元[7],其所服务的客户数量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高净值群体开始关注信托。
(二)各财富管理机构优劣势比较分析
目前来看,私人财富市场从事财富管理的主流机构有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和信托公司等五大类。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类财富管理机构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对私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和信托公司这五大机构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私人财富管理市场主流机构优势和劣势对比
1.私人银行
中资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以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客户基础,在财富管理市场拥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客户的信任度一般都较高,与其他各类合作伙伴的合作也较为强势,渠道优势明显。但由于政策限制,目前大部分的私人银行还是隶属于各下属分行和支行层面,未有统一的事业部管理机制,与国外真正的私人银行理念仍有一定的差距。此外,中资银行目前自主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较为有限,主要集中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私人银行更多提供的是代销其他金融机构的产品,例如信托产品、基金产品和保险产品等。私人银行也推出了一些顾问咨询类服务和增值服务等,如移民、子女留学、机场贵宾服务、高尔夫、高端俱乐部等,这些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私人银行金融服务的不足,但并非私人银行留住客户的关键。
外资银行具有长期服务私人银行客户的经验,但是在中国对外资金融机构获取牌照限制的大环境下,外资银行原来的产品设计优势难以发挥,大部分外资银行除了与外汇、黄金等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外,其他产品乏善可陈,加上2008年金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