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
一 近期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概况
2012年以来,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无论是在年化收益率还是在发行数量与规模上,较2011年均有较大幅度的突破。我们就2011年至今该类产品在年化收益率、发行数量与规模占比等方面作了趋势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图1 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趋势
图2 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数量占比
图3 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规模占比
从图1、图2和图3中我们不难发现近期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的良好发展趋势。从年化收益率方面看,自2011年第一季度起稳步上升,2011年第四季度后稳定在9.2%~9.3%之间;从发行数量占比情况看,2011全年稳定在8%左右,但进入2012年第一季度一跃超过16%;而从发行规模占比情况看,2011年从8.31%稳步上升至12.2%,2012年第一季度上升至16.41%,而在第二季度更达25.75%,一举超越房地产类产品(23.06%)与工商企业类产品(17.30%),成为集合信托产品中的翘楚。
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的急剧升温,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偏弱的经济大环境促使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和稳定地方经济增长,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收紧使得土地出让金锐减,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进一步促使地方政府通过信托渠道谋求资金支持;其次,信托公司房地产业务兑付风险陡增,新业务监管趋严,而监管机关对政府融资平台监控则相应转向宽松,促使信托公司对融资平台的风险也有了重新审视,进而将业务触角伸向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二 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的主要业务模式与典型案例
所谓基础设施类信托,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合法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根据信托合同或者法律文书的约定以自己的名义将信托资金通过信托贷款、资产买入返售、应收账款的类证券化等方式投资于交通、市政建设、河流湖泊整治、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领域,从而实现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的信托产品。在界定一个信托产品是否属于基础设施类产品,主要是看信托资金的投向,信托产品的投资标的是否属于基础设施领域,而其中信托计划的交易对手往往表现为政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及其他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具有鲜明的政府色彩。
(一)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交易对手分析
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由于其资金流向的公益性,无论是信托贷款、资产买入返售、还是应收账款的类证券化,其还款来源最终依赖于政府财政收入情况与信用,因而信托公司在交易对手选择上表现出强烈的区域发展政策及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倾向。以中融信托为例,2012年上半年共计发行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69款,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政府财政相对充裕的如绍兴、无锡、镇江、扬州、南京等长三角地区的政府平台企业。此外,区域发展政策也是信托公司选择交易对手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国元信托最为典型。国元信托2012年上半年共计发行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37款,全部分布在安徽省内,主要依托了国务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实施带来的投资机会,仅2012年上半年就推出“皖江城市带系列产品”共计10款,主要以受让企业对政府的应收债权以带动交易对手资金流动的方式运作。
(二)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的交易结构设计
与2009年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发行高潮中以贷款方式运作为主不同,2012年发行的该类产品在资金运用方式上最突出的表现是信托贷款比例下降,而以受让应收债权实现交易对手资产证券化的权益投资方式得到广泛运用,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各类型资金运用模式规模占比
在交易结构设计上,各信托公司针对交易对手的不同在交易资金运用方式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以中信信托为例,2012年上半年共计发行基础设施类信托产品27款,其中贷款类产品7款,权益投资类产品20款,各类型占比在规模与数量上与行业均值较为接近。但通过统计我们发现,贷款类产品的交易对手主要为如天津城投集团、昆明发展投资集团、北大国际医院集团等规模较大,偿债能力、融资能力较强省级或者省会城市的交易对手;而对于句容城投、武进交发、柳州城投等规模较小、偿债能力较弱的交易对手,则采用了对地方政府的应收款进行类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除中信信托外,中融信托和国元信托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此类倾向,上述两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