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被称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并且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凭借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部分国内先进城市,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其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繁荣经济、扩大内需、拉动就业、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青岛作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发达的经济条件、优越的城市环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发展氛围。为科学分析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努力探索把握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发展路径,为建设“文化青岛”、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选取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国内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城市与青岛进行对标,旨在确定当前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同类城市中的地位,找准与国内先进城市的差距,提出加快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国内先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借鉴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随之而来的是文化产品需求的急剧膨胀,文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众多先进城市,超前思考,科学规划,通过完善产业政策,搭建服务平台,策划重大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所在城市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
(一)明确战略定位,制定发展目标
上海制定了建设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的战略目标,力争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1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深圳依托“文化立市”战略,提出了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战略目标,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637亿元,2015年的目标是比2010年翻一番。杭州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杭州的“第四产业”,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定位在17%左右。成都提出建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鼎立之城”的战略定位,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将其培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
(二)建立专职部门,各方合力推进
北京在全国率先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作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常设机构。上海成立了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办公室,由市委宣传部、市经委统筹负责十多个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合力推进。杭州成立了市文化创意产业指导委员会,下设正局级的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制定、人才培养、出台政策、综合协调和检查考核等职能。
(三)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费保障
北京市政府每年设立5亿元的财政专款支持创意产业。深圳由每年从市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3亿元的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增加至2010年起的每年5亿元。杭州由每年安排不少于1.52亿元的市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达到2010年的2.8亿元和2011年的4.1亿元。此外,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沈阳、济南、南京、宁波、广州、西安、成都、武汉等也都先后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在5000万~8000万元不等。
(四)推进园区建设,增强集聚效应
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创了园区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园区是按照土地性质、产权关系、建筑结构“三个不变”的操作办法对老厂房、老大楼、老仓库进行改造而来。杭州依托工业遗存、历史文化建筑、楼宇建筑等各种载体资源,创建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西安整合全市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和文化创意产业重点企业,投资近百亿元,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曲江新区。
(五)发展优势产业,打造行业龙头
广州重点发展新闻出版业,市内有新华书店50家、音像店1600家,数量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数量分别是青岛的5倍和3倍。深圳不仅保持了在印刷、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领域的优势,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