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
一 前言
进入21世纪,城市群在全球经济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城市群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综合实力在空间形式上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的能力标志。例如,美国东北部的“波士华”城市群集中了美国全国20%的人口和全国GDP的24%,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而国际城市纽约依托这一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实力,不仅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而且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并位居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之首。目前,全球城市群以美国东北部的“波士华”城市群、英国城市群和日本东海岸城市群最为典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领域、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等各方面迅速而广泛地融合,极大地推动了大珠三角群体的发展。
近年来,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这一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珠三角规划纲要》及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粤港澳合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求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08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要求“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把粤港澳合作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提出粤港澳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率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大珠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格局基本形成。
本文拟就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深入剖析,并提出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 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珠三角城市群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和发展优势。但是,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核心城市香港与主要全球城市相比尚有差距
香港作为大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与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全球性城市尚存在一定差距。首先,香港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明显偏小。香港的总面积才1104平方公里,全境近80%不宜开发,土地价格昂贵,营运成本过高,降低了香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香港总人口仅710万,属于微型经济市场。其次,从国际城市的经济功能来看,香港与东京、纽约和伦敦等相比较尚存在一定差距。最后,从全球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来看,香港没有形成对全球经济控制力与影响力,生产者服务业主要局限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化的服务功能还比较薄弱。另外,就城市文化影响力方面,香港也要比上述国际城市小。因此,维持和不断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是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粤港澳三地分属不同关税区的局限性
在大珠三角城市群范围内,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不同的关税制度以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因此,大珠三角城市群由属于不同关税区与不同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城市区域构成,这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机制存在很大差异。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不断深化,但是,受不同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影响,港澳与珠三角各城市之间的要素跨境流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跨境产业分工与协调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合作行为。尽管2004年实施的CEPA协议大大地促进了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了要素、商品和服务的跨境流动。[1]但是,跨境的贸易投资活动仍然受到现有经贸与管理体系的限制。因此,大珠三角城市群内,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融合程度与城市群的内涵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3.行政区经济制约了区域一体化市场的形成
除粤港澳三地的市场分割外,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之间也因行政区经济对区域一体化市场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限制。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实现了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腾飞,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由于以行政区划为特征的经济形态缺乏市场导向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产业结构趋同化。例如,根据2007年的数据,在大珠三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