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温州环境保护分析报告

    作者:朱彬 林军 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摘要:2007年,环保工作重点突出了污染减排和严管区污染整治、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建议采取科学划分环境功能区,集约使用土地,建立创新的政府考核、生态补偿、环境监管机制,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集中供热工程等措施强化环保。2008年总体情况将有所改善,但难以根本改观。

    一 温州市环境保护工作二十年回顾本文数据来源:温州市环保局《温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内部资料);温州市统计局《温州市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2006。

    (一)环境质量状况

    1.水环境质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温州主要水系水质情况均为优良。二十年来瓯江水质变化缓慢,基本处于Ⅱ~Ⅲ类水质,但总体趋势处于缓慢变差。飞云江水系水质保持最好,全流域基本保持在Ⅱ类尚清洁水质。

    20世纪90年代初期,平阳县水头镇、腾蛟镇、南雁镇等地制革业快速发展,制革污水大量排放,鳌江水质从1992年开始急剧恶化,到1995年,江屿断面就从Ⅱ类水恶化到劣Ⅴ类。1996年开始,整个鳌江干流平均水质也恶化为劣Ⅴ类,基本散失功能。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农田面积缩小,农家肥用量减少,化肥用量增多;抽水马桶的大量推广和乡镇工业快速发展,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农村挖河道底泥施肥活动基本绝迹;河道被侵占,面积和蓄水量减少等原因导致内河“光吃不拉、消化不良”,水质开始变差。温瑞塘河总体水质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变成Ⅴ类到劣Ⅴ类(见表1、表2)。

    表1 水质质量等级

    表2 1991~2006年温州主要水系污染指数变化

    2.大气环境质量

    温州濒临东海,大气对流明显,温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市区和各县(市、区)县城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二级以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区二氧化硫指标较高,和市区大量的生活用煤有关。之后市区建设烟尘控制区,居民和各个产业部门大部分改用液化石油气和电,市区二氧化硫指标逐年下降。2001年开始,处于市区上风向的温州电厂二期投产,市区二氧化硫指标增加明显,年平均值已经接近二级标准。2006年温州电厂三期和二期的脱硫工程建成投产,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削减,市区二氧化硫指标相应降低。二十年来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氮氧化物指标持续上升,已经成为市区大气的主要污染因子(见表3)。

    表3 1991~2006年市区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龙湾区域合成革、化工行业快速发展,有机气体污染成为该区域新的主要污染源。

    3.饮用水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市城乡基本都以内河为饮用水源,市区主要水源地在西山河、吕浦河等。90年代开始,各地由于内河污染,纷纷建设水库引水,市区1995年开始从郭溪仙门河、瓯江山根水源地引水。1998年开始泽雅水库正式供水,日供水量20万吨以上,和瓯江山根水源地共同供水。2002年,在飞云江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向市区、瑞安等地供水。2006年底,温州市最后以塘河为水源的县城——平阳县城——开始由珊溪供水,结束了县城饮用内河水的历史。目前珊溪水库日供水量达100万吨以上。

    到2006年,全市建成合格饮用水源地90多个,供应400多万人口。珊溪水库已经是温州市饮用水的最后屏障,再无退路,饮用水安全值得高度重视。

    (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1983年,国家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1996年重新修订。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但在1996年国务院国政发[2006]31号《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之前,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环境统计、排污收费和污染纠纷处理等,污染治理仅仅在少数国有企业开展。包括政府在内,社会主流层面基本上还没有主动的环保意识。从1996年开始,经过党的十五大,政府的环保工作指导思想发生了转变,环保工作逐渐被纳入政府的职能范围。工业污染治理工作开始全面开展,其标志是从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一控双达标”工作。

    针对国家在治理淮河、滇池、太湖等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作的失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政府的环保工作指导思想再次变化,开始重视流域、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对经济发展的基础制约作用,污染治理从单一的工业污染点源治理推广到城镇生活污水、农村面源污染全面治理和区域流域性的综合环境污染整治。浙江省在2003年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