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
引言
“绿色经济”一词最早由经济学家皮尔斯1989年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主张从社会及其生产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
然而,当前经济理论界和产业界对“绿色经济”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从学术理论层面自上而下地对“绿色经济”进行定义,主要关注的是生态效率、资源效率、生态足迹、碳足迹等,认为绿色经济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生态足迹、碳足迹等在允许范围约束条件下,扣除资源和环境消耗成本后经济净产出最大化的经济体,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1]另一种对“绿色经济”的定义是服务于实践操作层面,自下而上直接定义绿色经济的产业部门和领域,如UNEP给出的绿色经济主要包括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绿色建筑和可持续交通等8个领域。根据UNEP的定义推理,这些部门的经济产出越大,说明经济体中绿色的成分也越高。[2]
在本文中,从宏观战略层面,我们赋予“绿色经济”一个更广义的概念。即,绿色经济作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影响下兴起的一种新兴经济,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为必要内容,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促进经济合理成长为目标的一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及经济形态。其内涵可以理解为在生产、流通、消费、分配、投资、贸易等经济链条上,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消费模式改变、科学技术创新等途径,把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提高效率、发展经济统一起来,达到速度、质量、公平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类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一种平衡式发展。
当前,世界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危机困境,“绿色经济”作为全球发展的新的增长引擎之一,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中国发展绿色经济,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需要,也是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及提高国际“绿色竞争”的战略举措,它代表了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实形式。
一 中国城市绿色经济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和探索阶段,近几年各地各级政府在城市绿色经济方面采取了众多具体行动,如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经济、经济刺激方案中的环境保护投资、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等。应该说,这些行动和实践等都蕴涵着绿色经济的基本内容,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一)传统部门的绿色改造与新兴环保产业的成长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一直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当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城市发展向绿色转型的新形势下,一些城市通过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在优势,把绿色化改造传统产业作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例如,南京是一个重工业城市,石化、钢铁、建材、电力等是南京的支柱产业,南京市经济发展迅速,不仅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更重要的是对环境带来的污染[4]。2010年,南京发布《南京市传统产业升级计划》,要求冶金行业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项目,通过“两化融合”项目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关键工艺水平的大幅提升,围绕汽车、高铁、高层建筑、风电、船舶、家电、石化、机械、海洋工程等行业用钢,突出发展专用宽厚板、热(冷)轧薄板、镀锌板及超薄热带钢,打造船用板、管线板、汽车用棒线材等拳头产品。纺织行业重在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重点发展粘胶短纤、品牌服装、高档家纺产品以及汽车、造纸、环保等产业用纺织品。建材行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着力引导重点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附加值高的新型建材产品。食品工业通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进程,由一般食品加工向高端知名品牌发展,重点发展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