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搭建实用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保山对南亚开放再度先行

    作者:吕昭义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一 对南亚开放成绩显著,但仍有“瓶颈”需要突破

    (一)保山是我国对南亚开放的排头兵

    20世纪云南省提出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通道,保山地区提出“先行一步”的开放发展战略,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中率先行动,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国对南亚开放的排头兵。

    (二)对南亚开放遭遇“瓶颈”

    1.该通道建设如何带动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仍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这条通道沿线的经济带大都处于边远落后地区,如果相关国家和地区得不到通道建设带来的实效,或者所得甚少,通道建设就缺乏可持续的动力。而在这些地区提升生产力水平、更新产业结构、提高消费能力及培育市场体系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2.通道所经地域的安全问题依然困扰着相关国家,尤其是印度东北地区自独立以来民族分离主义、反政府武装、恐怖活动连绵不绝,印度政府对东北地区的开放疑虑甚深。

    3.与相关国家的战略互信仍需加强,尤其是印度对中国仍多有猜忌。20世纪90年代印度政府提出东向政策,二十余年来,从总体上看,海上东进进展迅速,穿过马六甲,进入南中国海,再向日本、澳大利亚推进,与上述海域周边的国家政治、军事、安全合作不断加强、加深;相比较而言,陆上东进鹅行鸭步,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印度政府虽然将其东北地区定为陆上东向的门户,但这个门户仍然是关闭的,尤其对中国而言。如何将中国的桥头堡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印度的东向政策对接,仍然需要突破诸多政治、军事、安全等方面由于战略互信不足而造成的壁垒。

    (三)保山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突破“瓶颈”,推进孟中印缅经济带建设,扩大我国对南亚的开放,大有作为

    当前增强互信,尤其是增强中印间的战略互信,是推进孟中印缅经济带建设和扩大我国对南亚开放的关键。由于中印边界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印度军事战略中一贯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由于印度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内部状况(包括政治、经济、安全诸方面),印度对来自中国的影响疑虑重重。

    保山地处我国西南,与印度东北地区邻近;至少从春秋战国时期起,两地就有经济文化交流;两地在自然条件、资源与物产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开展经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过去二十余年,保山在通道建设方面率先行动,为陆路“走近”印度东北地区铺路架桥。相信在今后,保山同样能在通道沿线经济带的建设中再度先行一步,促进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使印度东北地区民众与其他相关国家和地区一样从通道建设中获益,打造有利的社会氛围和民众基础,增进互信,推动边界问题的解决,迎来中国与印度、中国与南亚友好合作的新高潮。

    二 印度对东北地区的忧虑与关切

    了解印政府对东北地区的忧虑与关切是我们“走近”印度东北地区必要的前期准备。

    (一)印度东北地区概况

    印度东北地区包括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梅加拉亚邦、米佐拉姆邦、那加兰邦、特里普拉邦。此外印度还将绝大部分土地在中印领土争议地区的藏南纳入东北地区,列为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印度将它们称为“东北地区七姊妹”。锡金被印度兼并后,也建邦,也列为东北地区。笔者曾撰写《印度东北地区概况》一书,这里将印度东北地区的基本状况概括如下。

    第一,印度东北地区是印度人种构成最为多样、民族关系最为复杂、文化类型最为多元的地区。

    印度东北地区地处东亚、东南亚、南亚之间,其地形有如一个开有细口的布袋,北、东、南三面环山,崇山峻岭间有若干山口与外界相通;西部平坦,与恒河流域平原相连;中部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平原和巴拉克河谷平原;南部有特里普拉平原。上述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使东北地区成为历史上民族迁移潮流的蓄水池。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带着不同的文化进入东北地区后落地生根,生息繁衍,使该地区成为汉藏语系诸民族南下与西亚、中亚、南亚诸民族东进的交汇点,以及佛教文化、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汇集地。

    尼格利陀人和原始澳大利亚人曾在印度东北地区居往,现在的一些部落民众中仍混有其血缘。

    中国西北操汉藏语系的先民沿甘南、川西北南下,分别进入现在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或者从藏南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山口,沿江河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