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
在2015年北京社会治理发展过程中,依法治理和治理精细化两方面要求和特色逐渐凸显。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居民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各项工作均有亮点;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推进,在治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注重人文关怀、注重流程和技术创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工作进一步拓展,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参与式治理有序开展。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治理的立法保障有待健全,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独立性有待提高,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有待优化。为此,建议尽快起草相关立法或者立法草案,填补治理无法律依据的空缺,普及细化法律顾问制度,发挥前置审查作用,在政策制定阶段更加重视社会治理的人文关怀功能,积极探索在社会治理中运用新兴理念和技术,提高治理效率,通过完善《慈善法》等立法提升培育社会组织的自主能力,加大政府对社会参与的反馈力度,完善政府绩效的公众评价机制。
The two characteristics,namely priority of law and elaboration,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appar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management of Beijing in 2015. The work of management by law illustrated itself in fostering concept of law in public,refining free law service and strengthening legal supervision. The elevated elaboration of management showed in the focus on subtleness,humanitarian care,improved proceedings and innovation of techniques. The socialization work appeared in different level and fields. The main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are the absence of legislation in certain fields,the lack of independence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perfection of means and methods of management. To solve these issues,there are several suggestions. Legislative agenda should be made and the system of legal counselling should be promoted. Humanitarian care should be valued in public policy making and new concept and technique should be adopted. The independence should be nourished through legislation of Beneficence law and such and the responding ability to public need should be enhanced by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public appraisal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2015年是个重要、特殊的年份,其承前启后,既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孕育之年。进入2015年,社会治理发展领域有两大新变化:一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方针开始在各个社会治理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正逐步健全,依法治理的优势开始体现,社会治理的水平正逐年提高;二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历史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社会治理正朝着法治化、精细化、社会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一 2015年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概览
盘点2015年,北京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不断推陈出新,围绕着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精细化、社会化主要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后,社会治理领域出现最多的是“依法治理”的声音,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于法有据,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实施执行。法治已经成为北京市社会治理发展的核心要素,培育居民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已悄然成为北京社会治理的自然状态。回顾2015年,北京市社会治理围绕着依法治理主要有如下举措。
1.重视律师队伍党建工作
当前律师这一群体在依法治理、法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律师加入政府法律顾问团队,律师代理申诉、上访案件,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等成为律师行业的新兴领域。如何保证律师在执业中不会走上错误的政治道路,将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这一律师执业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成为律师参与社会治理的先决条件。解决这一问题,成立律师党校是一个途径。2011年全国首家律师党校——北京市律师业余党校正式成立。然而相比于全市数量庞大的律师队伍而言,仅成立一家律师党校显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此,2015年全市首个区县律师党校——海淀区律师党校正式成立,该党校成为海淀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区县律师党校的成立,以区委党校为主干力量,结合律师党员的特点开展党性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律师工作会议精神的直接体现,将进一步加强律师党建工作,对律师提高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2.普法工作进入新阶段
依法治理的思想前提是全民法律意识能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可以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采取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2015年是“六五普法”的考核验收之年。在“六五普法”期间,北京市各街(乡)在普法形式和载体上不断创新,充分运用地区报、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普法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北京市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朝阳区为例,截至2015年10月,共有69个村被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13个社区被评为“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区平安社区(村)、平安单位比例分别达到93%和96%,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重点普法对象及居(村)民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地区重点工作、提高居民素养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3.建立全国首家案例指导研究基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案例指导制度的形成,可以极大地避免出现同案不同判的问题,杜绝司法人员暗箱操作,给当事人以合理预期,建立并提高司法权威。为此,2015年,全国首家案例指导研究基地——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在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成立。该基地的成立,旨在进一步统一知识产权司法标准,提高审判质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基地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汇集、编撰、整理指导性案例,及时总结知识产权审判规则和经验,从而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