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4月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各区域和各地区突破现有发展瓶颈,释放发展潜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引擎。北京作为我国科技资源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在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北京地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必要性以及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应如何进行新的定位是本报告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报告从国家对北京城市发展和功能要求的历史演变、以北京为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的必要性、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北京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北京科技创新辐射引领能力的综合评价、将北京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六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在经济结构、创新资源、创新绩效、创新环境、创新服务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北京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的辐射引领能力做出了综合评价。在北京已具备的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基础上,从实现高精尖结构的升级、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创新成果的转换、科技创新的辐射和引领几个方面提出了将北京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的发展定位。
根据迈克尔·波特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全球发达国家地区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而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投资驱动阶段,如何引领中国各区域和各地区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迈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围绕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各区域和各地区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作为首都的北京市,不仅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外部市场空间压缩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还肩负着引领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任务。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在先进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下的协同创新成为突破区域发展瓶颈、释放发展潜能的根本引擎。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一国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当前的创新范式又已经从原来的单体式创新经过链条式创新演变为以生态网络式创新为主的协同创新形式,即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已经成为全球突破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了创新共同体的概念,美国在创新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注重空间创新体系的建设,诸如在2008年以后,美国大学科技园区协会等组织发布了《空间力量:建设美国创新共同体体系的国家战略》和《空间力量2.0:创新力量》等报告,旨在通过空间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实现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同样,德国的“工业4.0”也是通过物联网等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从北京市的发展实际来看,北京市是全国科技资源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北京市研发主体的数量、研发人员的投入数量、研发经费的投入数量以及创新成果的数量都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创新要素投入和创新成果产出水平。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北京作为创新的领军地区已经率先进入了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1]。同时,北京拥有全国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由于北京近年来在创新环境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形成了梯次储备不断完善的创新人才体系,集聚了大量的重大科技技术成果,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了很强的实力,基本具备了引领新常态、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条件和能力。
2014年2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提出了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北京市的城市战略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带领京津冀区域和全国实现协同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在带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障碍,如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辐射引领能力等方面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一 国家对北京城市发展和功能要求的历史演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大致经历了七次调整和转变,每次调整和转变都与国家对北京城市的发展和功能要求密切相关。最早的北京城市定位是在1953年的《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第一版规划)中提到的,其将北京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以及文化中心,但主要是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中心。后来在1957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中对1953年的规划草案进行了调整,把北京定位为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科学技术中心与现代化工业基地,特别突出了现代化工业基地与科学技术中心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工业畸形发展和人口激增等问题。1962年,国家对经济工作进行了调整和整顿,撰写了《北京城市建设总结草稿》,提出北京的战略定位为政治、文化和经济管理中心以及旅游娱乐型的综合性城市,弱化了北京作为现代化工业基地的发展定位。但1973年的第四版规划由于受到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又把北京定位为“大而全”的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1982年,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编制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草案)》,提出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