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低速电动汽车发展利弊分析

    作者:侯华亮 胡卫国 方海峰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摘要:本文以低速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国内低速电动车发展现状及问题,其次对国外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低速电动汽车规范发展的利益,最后,总结了低速电动车发展利弊权衡对比及发展建议。

    一 前言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纯电驱动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近年来,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其产业化受到成本、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制约,市场化陷入了困境。与此相反的是,目前在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的二、三线城市,出现了一类主要使用铅酸动力电池的低速电动汽车,由于购置和使用等综合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基本的机动出行需求,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销规模并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投资,但众多投资企业并无汽车产品生产资质。这些企业无法满足现有汽车项目投资管理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管理的相关要求,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没有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按法律法规要求公安交管部门不予上牌,产品不能上路行驶。然而,由于巨大利益的诱惑和管理体系的空白,一些企业无视法律法规约束,大量粗制滥造低质量的低速电动汽车,并以“电动观光车、老年代步车、电动助残车”等名义非法销售。大量无牌无照的低速电动汽车上路行驶带来了安全隐患,既扰乱了交通秩序,又影响了市场秩序,成为行业和交通管理的难题。

    目前业界对低速电动汽车的看法存在极大的争议,利弊之争已经成为行业热点问题之一。本章基于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试图从多角度、全方位论证并权衡低速电动汽车发展利弊,并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二 国内低速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几年,国内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山东、河北、江浙等地的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目前,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良莠不齐,大部分企业当前状况不符合投资、准入管理条件;低速电动汽车产品性能参差不齐,大部分产品难以满足纯电动乘用车的国家强检要求。近年来,山东时风、河北御捷、山东宝雅、山东唐骏欧铃和深圳陆地方舟等少数企业通过大规模投入和技术升级,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综合实力和产品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低速电动汽车产销量近年来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初现,能满足较大消费人群的出行需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虽然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对低速电动汽车立法规范,但实施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亟须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引导。

    (一)产业布局较为集中,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近年来,低速电动汽车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据保守估计,全国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已远超100家。从产业布局来看,目前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江苏、广东和浙江等东部地区的二、三线城市,辽宁、湖南等地区也有部分企业,产业集聚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山东省产业集群最为集中,目前上规模的生产企业就有时风、宝雅、唐骏欧铃、瑞驰、昊宇、富路、新大洋、比德文、红星、中融、东方曼、蒙德金马、梅亿帮赛、泰汽、英克莱、顺达翰、三岭、哲人、兰基和广生等20余家,遍及全省各主要地级市。山东对低速电动汽车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还在不断吸引外地企业新的投资。

    (二)生产企业良莠不齐,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一是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国内低速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注册资金多数仅有几千万元,少数几家企业达到5亿元。大部分企业总资产、净资产(不含土地价值)较低,只有少数几家总资产超过8亿元。大部分企业的低速电动汽车项目投资额仅1亿元左右,仅有少数几家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绝大多数企业的低速电动汽车产能较低,少数几家产能超过10万辆,但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大部分企业员工仅数百人,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但研发人员比例普遍较低。

    二是缺乏生产资质。从生产企业的资本类型来看,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大部分生产企业并不具备汽车整车生产资质,部分企业有低速汽车、专用车或摩托车生产资质,少量企业有货车等商用车生产资质。少数几家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改装类客车生产资质从而进入了整车行业。也有些无资质的生产企业开始与具有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代工等形式间接获取了汽车生产资质。

    三是生产条件较差。大部分企业仅有满足基本生产需要的简易厂房、库房等场地,生产条件普遍相对落后;仅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