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北京市2015年经济发展形势和2016年展望

    作者:夏翊 彭冬梅 位志宇 杨丽 赵茜 郝婧 刘海龙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摘要:

    2015年,北京市积极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2016年,需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 2015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2015年,北京坚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抓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功能区域加快调整

    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形成当前有重点项目、近期有工作要点、中期有五年规划、远期有贯彻意见的梯次推进体系。

    1.疏控并举,有序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严控增量力度加大。实施《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全市范围禁限新增产业比例由32%提高到55%,其中城六区提高到79%。存量疏解步伐加快。运用目录引导、资金奖励、差别化价格等市场手段引导企业主动调整退出,当年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326家,三年累计退出1006家。年内撤并、升级、清退150家低端市场。天坛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结构封顶,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存量空间“腾笼换鸟”初见成效。西直河石材市场已复垦土地和绿化建设136万平方米,西城区职业高中腾退空间将用于弥补中小学教育资源欠账,动批天皓城市场升级为创新综合体。

    2.功能重组,城市空间格局调整加快

    中心城服务保障功能不断改善。发布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提升方案,实施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古都风貌保护和居民生活改善4大领域301个重点项目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提速。环球主题公园基础工程开工建设。城市薄弱地区和发展新区承载能力提升。落实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年度任务,首钢老工业区改造调整带动了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城市发展新区发展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通州、房山、大兴、平谷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以及延庆、密云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城乡接合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小城镇养老、旅游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3.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体化交通网络格局正在形成,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正式上报。加大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力度,建成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1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51万亩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张承水资源环境治理等一批生态合作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产业对接协作效果显现。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建方案制定完成。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正在报批。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二)加速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1.首都经济速稳质优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2.3%,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39%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万元GDP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6%左右、4%以上和6.5%左右,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以内。

    2.“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

    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9.8%,较2010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2%。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90.9亿元,增长5.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338亿元,增长7.3%;服务性消费增长10.5%,网上零售额增长40.2%。

    3.加速释放创新势能

    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科技型企业达到36万家;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将达4万亿元。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开展中关村科技成果处置、股权奖励等20余项改革试点。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用于支持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统筹财政资金持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出台本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编制“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认定65家市级众创空间。文化创新步伐加快。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集聚文创企业超过2.7万家,建成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部分项目。

    (三)“大城市病”治理力度加大,和谐宜居环境建设加快

    1.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制定本市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推进国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