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
引言:辩论赛的缘起
人类创造了自然界从未有过的生物——“转基因生物”,并发展出转基因食品。近年来,社会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人叫好,有人抵制,更多人在担忧。其所引发的争论已超出科学范畴,从一个单纯的科学研究,演变成饱受质疑和争议的社会性话题,关涉政治、经济、社会、伦理、法律、文化等一系列领域,使我国发展转基因技术遭遇很大的阻力,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并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热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转基因食品商业化”是目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议题,也是跨学科安全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了开展不同观点与主张的平等对话和信息交流,促进学生及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及其关涉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了解,推动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跨学科交流,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沈立荣教授和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联袂组织了2015年秋季“转基因食品商业化”的跨学科大学生辩论活动。辩论活动得到了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极大支持。9月30日,“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活动在余潇枫教授主讲的非传统安全核心通识班(142人)和非传统安全管理文科班(102人)课堂上拉开序幕。首先由沈立荣教授为同学们做了两场专题宣讲,组织了课堂模拟赛和现场测评。随后,经过报名,组织了由24名选手组成的6支代表队,包括3支正方队、3支反方队,辩手分别来自浙江大学理、工、人文、社科的众多学科,多名辩手来自竺可桢学院混合班和求是科学班。在主讲老师余潇枫教授的指导下,课程助教王梦婷、王倩、张泰琦、张伟鹏、潘临灵、孟子然等按照国际大学生辩论规则筹备、组织、策划,对选手进行了专门训练,于10月21日晚在浙江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精彩的选拔赛。200多位浙大师生参加了活动,现场选拔产生了参加本次决赛的4支代表队,包括2支正方队、2支反方队。
11月1日下午,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西湖区科协、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联合承办,浙江山清水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市下城区科协、杭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协办的大学生辩论赛——“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最后一场巅峰对决,在杭州市科技交流馆精彩亮相,会场里200多位来自杭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下城区科协和各社区、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听众,以及浙江大学师生济济一堂,会场座无虚席,连走廊也加了座位。下午2时,在沈立荣教授的现场指导下,由王梦婷助教协调,潘临灵助教主持,张伟鹏、张泰琦、孟子然助教配合,决赛如期正式开始。整个比赛由开篇立论、论证辩驳、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四个环节组成(见表1)。
表1 竞赛规则
一 正反方辩论观点
本次辩论赛进行了两场辩论,参赛的两组选手“有备而来”、“广征博引”;正反方的辩论观点针锋相对,辩论场面十分热烈。
正方选手充分陈述了转基因食品的技术背景,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虫、抗逆性,转基因技术能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其农药污染,其商业化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等,能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正方引用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发布的,我国转基因专家评审委员会公布的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报告,指出“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严格和长期的检测检验,都是安全的”。而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具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再加上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粮食、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发展转基因技术对解决粮食问题意义重大。因此,正方认为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利大于弊。
而反方认为,全球粮食问题不是数量短缺,而主要是分布不合理,增产可以用传统育种技术来解决。转基因食品存在导入外源基因可能带来的人体过敏安全问题、基因漂移带来的生态风险等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进而会带来生态破坏、公众恐慌等问题,甚至会影响社会安全、政治安全等。此外,转基因技术大多被商业资本所控制,逐利行为会导致种子被少数国际大公司垄断,传统农业萎缩,种植成本大幅度提高,导致农民破产和贫困化。再加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