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5年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

    作者:袁蕾 黄序 张宝秀 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15年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当前制约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对北京城乡一体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2015年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创新驱动城乡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和谐宜居环境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和民生福利水平提高。城乡一体化“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步伐缓慢;集体经济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都市农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质增效;城乡结合部依然缺乏根本解决方案;农村基层管理模式落后;生态建设缺乏城乡统筹等。展望“十三五”,北京城乡发展面临重要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创新以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发展等要素会进一步推动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

    2015年,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努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和谐宜居之都,城乡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城乡一体化“十二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

    一 城乡一体化进展

    (一)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良好开局

    2015年,北京市将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实首都“四个中心”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疏控并举、有序推进。增量控制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新增产业的禁限力度,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总体比例由2014年的32%提高到55%,城六区禁限标准更加严格,禁限产业达到79%。同时加快存量疏解,“腾笼换鸟”。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一般性产业主动调整退出,2015年调整清退了150家低端市场,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部分调整升级为以科技金融、商务服务为主的创新产业集聚区,雅宝路服装市场部分楼宇引入创意和生活性服务等业态,西直河石材市场清退后实现土地复垦和绿化。2013~2015年,北京市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共计1006家,其中2015年退出326家企业。西城区腾退职业高中4所,腾退空间将用于中小学教育,丰台区职教中心西校区腾退。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北京城市学院分别在大兴、房山和顺义设立了新校区,迁出学生逾六千人。继续推动医疗资源的疏解,包括迁建天坛医院、建设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朝阳医院东院区以及扩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等。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退低端产业。拆除违法建设1818万平方米,整治违法群租房2.4万间,清理地下室和人防工程1625处,消除挂账无证无照经营1.4万户。实现常住人口与功能和产业同步疏解,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18.9万人,而2014年同期增长36.8万人,常住人口增量降低了49%;常住人口增速为0.9%,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人口增量和增速均呈现下降态势。

    重点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良好开局。北京新机场已经开始施工,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正在报批。《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正式上报,京唐、京滨等城际铁路先期工程实现开工,京沈客专、京张铁路等一批铁路项目加快实施,京开高速拓宽等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京台高速进场施工,108国道改建工程实现开工。牵头编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不断完善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成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1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51万亩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张承水资源环境治理等一批生态环境联防联治项目加快推进。与河北承德市跨区域碳交易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对接协作效果显现。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京津冀整体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共建方案制定完成,形成一批协同创新共同体。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旅游协同发展积极推进,签署了200多个旅游投融资项目。医院定向合作、高校协同联盟、参保人员信息互核协查等取得积极成果。[1]

    (二)创新驱动城乡经济发展,农业提质增效

    2015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万亿元,同比增长6.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0.9∶23.6∶75.5,调整为2015年的0.6∶19.6∶79.8。

    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创新优势不断巩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构建。2015年,金融、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高端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总部在北京成立。中关村“一区多园”“六高”功能区等高端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占全市经济增长总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旅游业、观光休闲农业的品质和效益稳步提升。出台《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突出创新引领,“互联网+”改造传统生活服务业。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促进境外投资发展实施方案,服务贸易和境外投资大幅度增长。科技创新方面,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2015年,北京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科技型企业达到36万家。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开展中关村科技成果处置、股权激励等20余项改革试点,实施工商登记便利化等19项改革措施。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