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12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核心因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其中,文化遗产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化影响力的源泉,因此,挖掘、利用好文化遗产资源,是提升国家或地区形象的一项重要内容。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东部,交通便利,文化教育发达,自古有京畿腹地之美誉,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进入21世纪,北京市发展的三大亮点——2008年世界奥运会举办、CBD建设、中关村崛起,前两大亮点都在朝阳区。同时,北京798艺术区等吸引了中外大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是国际化艺术创业园区。因此,朝阳区既是北京市重要的经济强区,也是时尚文化、国际化多元艺术的聚集地。但是,当前朝阳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亟须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
一 朝阳区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朝阳区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朝阳区立足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建设,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在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和普查
从2005年至今,朝阳区先后组织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等工作,对全区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全面摸底,为今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100多处,按文物类型划分:古建筑44项、古墓葬6项、石刻40项、古遗址2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14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成了10类274项的普查建档工作,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的有7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北京市级项目2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4项。
(二)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近十年来,朝阳区政府投入文物修缮及文物保护单位环境治理资金超过4亿元,修缮了东岳庙、元大都城墙遗址(朝阳段)、西黄寺、北顶娘娘庙、龙王庙等11处古建筑群。同时,又多方筹措利用社会资金6000余万元,抢修了常营清真寺、弥陀古寺、来广营护国天仙圣母庙和关帝庙等文物项目20余处。朝阳区许多非遗项目,每年都有来自国家和市区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保护、传承。
(三)盘活文化遗产资源
朝阳区在加强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同时,重视对其合理利用。将文物项目以河流、道路、历史年代和文物类型等为主线串联,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加强对北京798艺术区等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发挥文物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化馆利用非遗项目——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参与馆藏老物件的修复工作,还新制作了很多古家具及用品,如日坛祭日用的笾豆案、大明位、龙椅等祭仪用具以及老戏箱等。
(四)积极探索,创新发展
2008年,朝阳区将非遗项目——“中国传统灯彩的扎制技艺”与东方文明象征的“兵马俑”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兵马俑灯”,即典型东方艺术语言的装置作品,这种传统与当代、本土与前卫的结合,使中国传统灯彩艺术走入了当代装置艺术的视域,成为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更易于让外国人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品。2012年通过市场化运作,“兵马俑灯”走出国门,赴英国斯托克顿市参加了河畔艺术节。2013年10月继续扩大市场,实现了由英方出资赴英国四市的巡展,随后还将赴悉尼、赫尔辛基等城市展出。
二 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创新利用有待加强
近年来,朝阳区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挖掘、利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与北京市建设文化中心,与朝阳区时尚、国际多元文化相对应的“文化软实力”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文化遗产资源仍有广阔的发展、利用空间。
(一)文化遗产挖掘利用工作,缺乏与社会力量的合作
由于区文委文化遗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