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贵州实践

    作者:黄承伟 叶韬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摘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贵州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贵州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强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狠抓“3366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1+10”等系列政策文件落地落实,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5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66万人,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摘帽,贫困发生率从33。4%下降到14。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提高到82%左右。贵州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做法及成效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国扶贫攻坚探索了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创造了精准扶贫“贵州模式”,初步形成了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对贵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进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贵州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贵州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强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狠抓“3366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1+10”等系列政策文件落地落实,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5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66万人,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摘帽,贫困发生率从33.4%下降到14.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提高到82%左右。贵州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做法及成效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国扶贫攻坚探索了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创造了精准扶贫“贵州模式”,初步形成了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对贵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模式进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节 贵州省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贵州省也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示范区和决战区。在新划分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有65个县分布在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受区域整体贫困与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并存、经济建设落后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人口素质偏低与公共服务滞后并存“三重矛盾”的制约,贵州一直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省份。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47亿元增至2015年的10503亿元,增长了222.5倍;从GDP的同比增长幅度来看,除1998~2002年同期增幅低于10%以外,贵州省其余年份基本上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见图1)。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总量的提升为贵州省开展扶贫开发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图1 贵州省1978~2015年GDP及较上年度增长率走势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贵州扶贫事业成绩显著。第一,从贫困人口数量来看(见图2),按照国家贫困标准,贵州省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1587万人减少到2007年的236万人;自2008年国家正式采用低收入线取代绝对贫困线以来,贵州省贫困人口数量由2008年的626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421万人;自2011年国家采用2300元/人·年的贫困线以来,贵州省贫困人口数量由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493万人。第二,从贫困发生率来看,贵州省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59.1%下降到2007年的6.5%;自2008年国家正式采用低收入线取代绝对贫困线以来,贵州省贫困发生率由2008年的17.4%下降到2010年的12.1%;自2011年国家采用2300元/人·年的贫困线以来,贵州省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33.1%减少到2015年的14.03%。第三,从减贫速度上看(见图3),自1978年以来贵州省减贫速度保持在10%左右,其中有5年减贫速度超过20%:1987年减贫速度为29.37%,1999年减贫速度为30.44%,2009年减贫速度为27.87%,2012年减贫速度为26.89%,2014年减贫速度为20.87%。由于1990年、2008年、2011年对贫困线做了调整,所以出现了个别年份减贫速度为负的现象。但并不是说减贫速度下降了,只是说明在更高的标准下减贫仍在继续。

    图2 贵州省1978~2015年贫困人口及其贫困发生率

    图3 1978~2015年贵州减贫速度与国家减贫速度

    (一)1978~1990年:以农村经济增长带动普遍贫困减少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农村社会处于普遍贫困状况。20世纪70年代末期,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率先在农村地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贵州省是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省份,得益于此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贵州省1984年GDP同比增幅接近25%,但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该阶段贵州省经济增长缓慢,直到1984年,全省GDP才突破百亿元。自1986年我国大规模进行扶贫开发以来,贵州省经济总量开始逐步提升,GDP增速加快,1988年GDP同比增幅达到27.7%。截至1990年,贵州省GDP达到260亿元,较1978年的47亿元增长了4.5倍;贵州省人均GDP达到795.71元,较1978年的174.96元增长了3.5倍。此阶段贵州省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1587万人下降到983万人,减少了38.06%;贫困发生率从59.1%下降到30.1%,下降了29个百分点(见图4)。再来看减贫速度,此阶段贵州省的平均减贫速度保持在4.89%,其中1987年减贫速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