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反贫困实践与反思

    作者:侯远高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摘要:本篇演讲首先指出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精准扶贫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因为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帮助,所以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让专业人士参与扶贫;精准扶贫针对个体和家庭是有效的,但它忽略了社区,即贫困人口成长的社会背景,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创造新的乡村治理模式。继而提出了三个目标:(1)普遍推广乡村治理模式,培养乡村社工,建立和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体系(2)大力发展各种农村新型合作组织(3)发展农业产业以此打造“少数民族乡村治理与综合扶贫创新示范区”。

    我想讲的是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反贫困实践与反思。因为我们有很多非洲的朋友,和我们面临共同的问题,在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反贫困问题。由此我是想讨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第一,精准扶贫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刚才主持人讲了我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带领公益团队,在民族乡村做了十年乡村发展工作,凉山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毒品最泛滥的地区之一。我们作为学者,之所以能够回到乡村创办NGO,就是因为这个地区艾滋病和毒品泛滥、青少年犯罪等一系列问题,使乡村发展陷入困境和发展出现危机,使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面临人道主义危机。比如在受艾滋病影响的社区,很多家庭破碎,越来越多的孤儿、寡妇得不到社会的帮助。所以回到乡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总结这十年来我们所做的针对孤儿、艾滋病感染者、吸毒人员和监狱服刑人员以及留守儿童和老人进行的一系列“个性化的精准扶贫措施”。

    不同人群的处境是不一样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就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探索出一条有针对性、有个性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实际上我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做扶贫,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提升他们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彻底摆脱生活困境,要做到这一切靠的是我们这些NGO的团队,愿意在乡村长期坚持开展细致工作的社会专业性训练的工作者。这种精准扶贫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感情不到位,专业知识不到位,都是做不了的。所以精准扶贫的要求是要有能力、有意识的,我相信这种精准扶贫的模式,政府学不来,与其让作风不扎实、感情不到位、专业性不强的干部下乡扶贫,不如以开放的心态,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支持和培育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乡村社工团队和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开展扶贫工作。让扶贫工作的责任主体多元化成为一种常态。

    第二,精准扶贫确实帮扶了很多人,改善了最贫困人群的生活质量,它的精准扶贫是有效的,但是问题在于忽视了一个问题,即精准扶贫针对的是个体和家庭,没有针对社区,没有针对整体的人群。也就是我们只针对个体的需求,而忽略了这个群体所面对的社会遭遇和文化问题。这十年来,我们在不断救助孤儿,但发现失去父母依靠的儿童越来越多;我们在帮助艾滋病感染者,但新感染艾滋病的人越来越多;帮扶一个家庭,又有若干个家庭因病返贫。所以说如果我们不能找到造成弱势群体产生的因素,不能够解决掉,那么还会不断有脆弱的群体产生。就是说我们的贫困问题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要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那怎么做呢?我们希望探索出一条治理和综合扶贫的模式。最近我们在跟当地的县政府合作,我们选择一个乡,结合六组力量,用十年的时间,看能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乡村发展的道路,也是一条集民族文化、自然生态和社会公平于一体的乡村发展道路,我们整合六组力量,包括政府、企业、NGO、媒体、学术研究机构和当地村民的自组织,希望用这六组力量来创造出一种新的乡村治理模式。

    我们想实现三个目标。

    第一个是要普遍推广乡村治理模式,培养乡村社工,建立和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体系,推动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改善乡村公共服务状况,也就是要给当地最脆弱最贫困的家庭提供基本保障,有饭吃,有书读,有疾病能够得到治疗,这是第一个要做的帮扶工作。

    第二个是大力发展各种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包括农村文化传播协会,劳务输出协会、乡村艺术团等等,我们要让这个社区农民的原子化状态改变,提升他们的自组织能力。

    第三个是要发展农业产业,乡村发展没有产业就不可能支撑起来,要推动发展乡村旅游业、有机农产品加工、发展彝族的手工艺产品,使这个地方能够成为吸引彝族人回乡创业的地方。社区把年轻人都吸引回来,重新充满活力。但是基础就是我们要有专业的团队,守住这样一个平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跨越整合,利用新媒体,利用互联网,让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这个地方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所以在这里我也希望各位专家以及NGO的成员一起来打造我们这个“少数民族乡村治理与综合扶贫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