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0~2020年天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

    作者:董智勇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摘要:本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总结天津市“十二五”期间的文化体制改革成就,二是指出“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挑战和文化改革的战略举措。

    一 “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天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创新发展期。始终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作用,积极落实“三贴近”接地气,大力营造中国梦主流文化氛围,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加快实施八大文化工程,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两大体系”建设,天津宣传文化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天津市现代文化市场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天津市文化企业总数达到22670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7%,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一)巩固宣传思想阵地,迈出新步伐

    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干部素质、提振精神力量、提升服务水平,在美丽天津建设、民生建设等改革攻坚战中发挥“加油站”和“助推器”的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展示新风采

    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五级精神文明创优活动,进一步提高天津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2.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取得新收获

    积极发挥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建设了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智库,打造了一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3.内外宣传工作呈现新亮点

    成功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等重大活动,2013年成功举办了第6届东亚运动会,成功举办了2012年和2014年两届夏季达沃斯论坛,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转向天津。

    (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天津加快实施八大文化工程,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两大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文化精品繁荣工程取得新成果

    文化精品质量显著提高,获奖层次不断提升。成功举办第7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天津成为全国首个两度举办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城市。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入选16项,资助金额达2056万元,分别居全国第6位和第2位。创作了多部剧目和影视作品,获得了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特色文化品牌和传统民俗文化品牌得到了较好的宣传、推广和保护。

    2.文化设施建设工程迈上新台阶

    文化惠民工程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文化集聚效应明显。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天津文化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天津新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天津市文广大厦、中国大戏院、天津评剧院、鼓楼等18个文化设施改造完成,市群众艺术馆新馆正式启用,少年儿童图书馆完成搬迁,各区县文化中心相继投入使用。

    3.文化成果惠民工程取得新成效

    天津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多彩,文化中心举办了百场展览、千场文化普及活动,农村数字公益电影放映了数万场,文化志愿服务队下基层演出数百场等。成功举办“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等多个群众参与性文化比赛,各区县成功举办了多场“文艺大舞台”“百姓大舞台”等系列文化活动。

    4.文化产业振兴工程迈上新水平

    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战略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区和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等项目相继建设完成并开园运营。多家文化企业、多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部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文化创意与动漫影视创作产品交易额迅速增加,民园文化广场等各区县文化旅游项目相继运行。

    5.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呈现新亮点

    积极实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总计达336348件,居全国前列。逐步实现了市级文保单位管理全覆盖,建成了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首次设立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开通了“文化遗产一点通”移动媒体信息平台,修缮了天后宫等历史文化建筑,建设了大沽船坞文化遗址公园,多个项目和建筑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保护示范基地,特别是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