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
一 津派文化理论研究基础与内涵界定
(一)文化遗产研究——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的国际身份认同
全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开辟了一个新的遗产学领域。众多学者从哲学、经济学、美学、管理学等不同的学术角度进行了探讨,涌现出一批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梳理可知,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特征及体系、价值与功能等进行探讨,同时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呈现一种多维度的分离研究特点,学术分歧依然很大,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关注较少,国外对此领域的研究形同国内。如此种种,说明文化遗产研究理论大厦的构建,迄今还缺乏较为坚实的基石。
(二)地方性知识研究——一种观照人类自身与地方文明的最新可能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成果不多,但是作为一种反对文化霸权,关注特定地域知识的新型知识理念,其正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性知识的命题意义以及其与普适性知识、本土知识的关系等方面,而把文化遗产和地方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很少。黄长胜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性的反抗者”与“文化的他者”特征,集中体现了其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文化价值,作者深入剖析了二者的契合点,在本领域进行了最初的研究尝试。
(三)区域文化品牌——区域经济文化全球化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诉求
当前关于区域文化品牌的相关研究分为两条脉络:区域品牌与文化品牌。区域品牌的研究是从品牌管理出发,结合区域特征来探讨区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城市(地理)品牌和区域产品品牌。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外研究者的明显不同,国外更侧重于从地理区域本身出发来定义区域品牌,着重于如何运用品牌化的技术和方法来提升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具体的研究范畴则分布于区域品牌概念、结构、区域品牌化模型、区域品牌战略管理过程等方面,而国内学者注重从产业及产业集群入手来探讨区域品牌的发展,包括区域品牌的内涵、形成过程以及区域品牌成长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至于文化品牌的研究则集中于文化产业研究,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关注对象,探讨其品牌化运作与推广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这种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方法和成果是定量的,缺乏系统、成熟和科学的定性研究,至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城市品牌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基本没有。
(四)津派文化内涵界定
在近现代中国都市文化建设中,天津作为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的集皇家贵族文化、工业文化、教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园林文化等八大文化为一体的多元文化聚集地,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数量之庞大,种类之丰富,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而津派文化所具有的多样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特征决定了津派文化不等同于天津文化,在津派文化的探讨中,首先应该厘清“文化区”和“地理行政区”的概念差异。概而述之,津派文化应该以天津地理文化综合体为研究对象,既具有时间范围的永久性(自天津的远古时期到当代天津以至未来),又具有空间范围的动态变化性。其广义范畴应该既涉及天津区域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文物建筑等主要文化形态,又涉及社会变迁、生产生活、人文教育、文化考古、生态环境、城市精神、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以及当代天津发展的问题与出路等方面。
二 津派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一)津派文化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政策制度日益完善
近年来,天津市政府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天津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编制2015~2017年文化艺术创作规划,明确文化产品品牌培育工作重点,在文化建设尤其是公益性文化建设上,加大经费投入,规范文化品牌管理。出台《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完善《培育演出市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具体政策,在完成艺术品牌内部孵化的同时,通过南非中国年文化交流项目的开展和中非文化合作伙伴计划的实施,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提升津派文化品牌的开放水平,积极推动津派品牌文化走向世界,塑造文化天津、美丽天津新形象。
2.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根据国家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