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近年来,由于传统制造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的发展阶段,依靠资源和成本的优势逐渐消失,温州改革的先发优势明显弱化。尤其在2008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银根紧缩,出口萎缩的大环境下,大量中小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倒闭。传统制造业未能及时升级,转型方向不够清晰,产业结构转变缓慢,导致温州传统制造业大量资金进入民间借贷、房地产等领域,区域产业空心化严重。随着信贷收缩和房地产调控等的影响,2011年温州出现了民间借贷危机,温州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更加凸显。2011年,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通过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推进温州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绿色经济作为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温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温州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温州制造业各行业情况
温州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做大做精剃须刀、眼镜、皮鞋、低压电器等小产品大产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温州模式,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标。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6516.5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87.65亿元,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96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96.5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的69.0%。可通过工业总产值分析各行业在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温州市制造业工业产值情况及所占比重
续表
由表1可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13个行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超百亿元的制造业工业总产值3478.2951亿元。
(二)温州制造业各行业能耗物耗情况
随着资源日益紧张,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无法继续,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节能降耗已成为考核和监测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的约束性指标。温州一次能源资源匮乏,除了水能外一次能源需求量的90%以上依靠外部调入,能源物质的地区储备相对不足,应对能源风险和危机的能力有限[1]。2010年末全市水资源量为196.5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2441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水紧张红色警戒线。评判各行业能耗物耗以综合能耗和水耗总量为指标,具体各行业能耗水耗情况见表2。
表2 温州市制造业综合能耗*和水耗总量**情况及所占比重
由表2可知,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7个行业年综合能耗为10万吨标煤以上,是主要能源消耗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总能耗的63.77%。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5个行业年耗水量为1000万吨以上,是主要水资源消耗行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水耗的78.47%。
(三)温州制造业各行业排污情况
近年来,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温州市以生态市建设、“811”环境污染整治、“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和“创模”为载体,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区域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均低于全国水平。但由于产业调整升级相对滞后,高耗能、高排放的经济结构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受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不断增加影响,低水平、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仍将存在,而低COD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趋势不明显,企业用煤量仍将快速增长,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情况仍然突出[2]。受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滞后影响,污水收集率低,雨污分流不清,污水处理厂二次污染隐患突出。近年来温州大气、水等环境质量均处于全省的下游,城市灰霾现象和区域性酸雨问题突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