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发展报告

    作者:郭朝先 刘芳 邓雪莹 皮思明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摘要:

    当前,“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进展,产能合作规模迅速增长,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各项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实,“走出去”产业既有传统优势产业,又有新兴优势产业,在国有企业主导产能合作的同时,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但目前“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促进产能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国外制度环境和技术标准差异大,中国企业应对准备不足;中国企业“走出去”尚未形成合力,部分领域存在同业竞争;企业国际化能力不足,尤其缺乏国际化人才队伍;沿线国家主权信用低,域外各类风险将长期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实践中逐步解决,而根据产业互补指数测算,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具有广阔的产能合作空间。为此,本文从建立完善促进产能合作的体制机制与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本土化策略、创新商业运行模式、培养和延揽国际化人才、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At present,the produc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has made good progress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rapid increase of the production capacity,diversified ways of cooperation,gradual improvement in carrying out various relevant policies,increase of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with advantages in both traditional and emerging industries,a boom of private enterprises whil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keeping the dominant production capacity. However,the production capacity cooperation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still remains at the preliminary stage with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For example,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promote production capacity collaboration is unsoun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porting service system is lagging;there exist great differences in corresponding systems and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under foreign circumstances,for which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not fully prepared yet;Chinese “export-oriented” enterprises have not joined their forces,causing horizontal self-competition among them in some areas;there is a lack of ability in enterprise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especially a lack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eams;the sovereign credit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proposed route is poor,with the existence of extraterritorial long-term risks.Henceforth,Thes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step by step,and there is a great space for production capacity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ost of the other countries along the proposed route in the future,according to an estimate based on Industrial Complementary Index. Therefore,this paper suggest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rom such aspects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boosting production capacity collaboration and a sound supporting service system,th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ization tactics,the innovation of business operation models,the cultivation and scout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s as well as a focused study o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存在意愿和需要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跨国或者跨地区进行产能供求配置的联合行动。产能合作可通过两个渠道进行:既可以通过产品输出方式进行产能位移,也可以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产能位移。可见,我国提出的产能合作超越了传统的资本输出,它既是商品输出,也是资本输出。不过,流行的产能合作主要指产业转移。

    一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现状

    1.产能合作规模增长迅速,产能合作方式多种多样

    自我国政府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增长。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流量为136.6亿美元,年末存量达到924.6亿美元。[1]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3987个,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同期,我国企业向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优势产业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截至12月底,我国企业正在推进的合作区共计75个,其中一半以上是与产能合作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建区企业累计投资70.5亿美元,入区企业1209家,合作区累计总产值420.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4.2亿美元,带动了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域外转移。[2]

    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的方式日益多样化,比如,电力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方式日益多样,从最初的设备供货,到目前的EP(设计-采购)、EPC(设计-采购-建设)、IPP(独立电站)、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拥有-运营)、PPP(公私合营)、并购、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水平不断提高。[3]

    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中国承包企业在继续发挥传统承包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合作,有条件的项目更多采用了BOT、PPP等方式。2015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1%,同比增长7.4%;完成营业额692.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5%,同比增长7.6%。[4]

    域外经贸合作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有效平台,已成为促进中国和东道国经贸合作双赢的重要载体。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中国企业正在建设域外经贸合作区75个,已通过确认考核的13个。在建的75个合作区中,53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通过考核的13个合作区中,10个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见表1)。在建的75个合作区中,有一半以上是与国际产能合作相关的加工类项目;13家通过考核的合作区,主导产业涉及有色、轻纺、服装、汽配、建材、家电等优势产业。[5]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2015年,中国广西的钦州与马来西亚彭亨州的关丹建设的“两国双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已顺利开园。“两国双园”开辟了新时期国际经济和贸易合作的新模式,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推进产能合作、促进双向投资提供了有效载体。今后,“两国双园”模式还有可能扩展成“两国多园”“多国多园”模式。

    表1 通过确认考核的域外经贸合作区名录

    2.国家政策助推产能合作,各项政策逐步完善和落实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倡导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产能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共商、共建和共享的“三共”原则,为产能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愿景与行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优势产业领域、新兴产业领域合作、产业链国际分工布局、跨境产业园区建设等做了原则性阐述。

    《愿景与行动》发布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凸显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产能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