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
本报告从总体供需匹配、行业分布结构、培训开发力度、功能作用发挥和政府政策引导5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2015年“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继而在预判“互联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广州市2016年“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Five aspects including whole supply and demand match,industry distribution structure,training and development,the role of func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y guidance are considered to analyze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Guangzhou “Internet Plus” talents team construction in 2015. Then with the anticipation of development trend,the countermeasures to Guangzhou “Internet Plus” talents team construction in 2016 are proposed.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将沿着以下两条路径发展:一是在融合渗透趋势下的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即“互联网”+“传统行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二是在新技术延伸拓展下的硬件服务一体化,即“互联网”+“新技术产业”,尤其是IT产业,很可能向硬件服务一体化方向深度发展。“互联网+”产业对广州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需求与新挑战,是当前广州市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2015年广州市“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人才总体供需:需求大、年薪高、流动频
1.“互联网+”人才需求量大
《2015年互联网人才报告》显示,互联网人才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一线城市。而《广州2015年互联网行业人才紧缺指数(TSI)报告》显示,广州互联网人才紧缺指数达到2.21,远远高出其他城市。从2014年第三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广州互联网行业人才紧缺指数呈“V”字形曲线变化。2015年第一季度为1.76,到第二、第三季度则飙升至2.21。可见广州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对相应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2.“互联网+”人才年薪较高
广州市互联网人才的薪酬水平在全国排第3位,大部分企业提供的年薪平均在17.89万~30.58万元。其中47.4%的人员年薪为10万~20万元,24.08%的人员年薪高于20万元。
3.“互联网+”人才流动频率高
从职称年限上看,广州市“互联网+”高级人才数量远超初级人才,呈现“将多兵少”的趋势,整体结构不均衡。具体情况是,高级专业人员占21%,经理人才占18%,决策人才占18%,初级职位人员占43%。然而,广州市“互联网+”人才平均从业年限为5年左右,拥有10年或以上从业经验者不到10%。在上述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广州市“互联网+”人才流动率很大。而且更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每年流出广州市互联网行业的有50%为业内专业人才,而流入广州市互联网行业的有84%是外行人才。
(二)“互联网+”人才行业分布结构:传统与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均日益高企
1.传统行业“互联网+”人才需求日益高企
智联招聘公布的《2015年互联网人才报告》显示,广州市传统行业“互联网+”人才紧缺指数总体均值为0.99。其中,“互联网+”金融业为1.19,“互联网+”房地产业为0.85,“互联网+”广告传媒产业为1.19、“互联网+”汽车产业为0.73。由上述数据可知,传统行业在进行“互联网+”转型时,“互联网+”人才招聘需求日益增长。
2.新技术产业“互联网+”人才需求出现井喷
智联招聘公布的《2015年互联网人才报告》显示,广州市新技术产业“互联网+”人才紧缺指数总体均值为0.99。其中,IT互联网产业为2.21,电子通信硬件产业为1.54,交通贸易物流产业为0.96。广州市互联网行业用工需求数据显示,“互联网+”人才需求连续三个季度增长速度保持在47%,新技术产业对于“互联网+”人才的需求出现了井喷现象。
(三)“互联网+”人才培训开发力度:各类组织机构纷纷发力
1.高校的“互联网+”人才培养初现规模
2015年广州市与互联网相关的毕业生中,49.9%的人具有学士学位,38.2%具有硕士学位,6.0%具有MBA学位,2.9%具有博士学位。从就业分布结构来看,以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两所大学为例,两所高校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别均为计算机与互联网相关专业。具体来看,中山大学共有17.4%的毕业生成功就业于互联网相关行业(见图1),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互联网相关行业就业率更是高达20.4%(见图2)。从上述就业分布结构可推论,广州高校的“互联网+”人才培养初现规模。
图1 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前7位职业类别及占比
图2 华南理工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前7位职业类别及占比
2.企业的“互联网+”培训成效渐显
广州市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大都意识到,对外引才只能作为获取人才的补充手段,承载着人才培养的企业内部培训才是当前获取高质量“互联网+”人才的主要途径。例如,被《广州日报》评为“人才培养最佳雇主”的唯品会,通过实习、使用、定岗培养和定岗任职四个阶段,自行培养熟悉电商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储备干部;再如,尚品宅配是广州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典型案例,公司人力资源部积极开展“互联网+”内部培训。针对研发和销售人员开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