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
2008年迎来了当代中国宗教研究30年的纪念,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直接成果之一。随着中国社会开放和转型,宗教在中国重新出现“热潮”,而当代中国的宗教研究亦方兴未艾、异彩纷呈。由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亦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给宗教研究者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因此,当代中国宗教研究并非传统学术进路的延续,而是展示出许多观察宗教的新视阈、分析宗教的新思路和研究宗教的新方法。
当代中国宗教研究主要涉及两大领域:一为现实宗教问题研究,二为宗教学术体系研究。前者为现实研究和应用研究,后者为学科研究和基础研究,两者都有相应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原则。与其他学术研究领域不同的是,宗教研究还包括以宗教“认信”为前提的研究,以及不以宗教信仰为前提的独立研究。这些研究既包括纯客观、纯学术的“价值中立”研究,也有着持守明确立场、观点的主体性、倾向性研究。
一 现实宗教问题意识
1.对宗教发展趋势的评估
目前全世界宗教进入一个新的高发期,其势头日益强劲,信教人数持续增长。据新的统计,现在全世界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已达50亿人,占世界人口比例的85%,其中基督徒约22亿人,为世界总人口的1/3,雄踞世界宗教之榜首;穆斯林约13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佛教3亿多人,其影响亦日益扩大。而且,“世界性宗教”的概念正在改变和扩充,许多历史上仅被理解为“民族性”的宗教已经具备“世界性”的实质,且正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与以往宗教明显不同的是,传统宗教的格局被打破,原来某一宗教的主流地带的传统影响在减弱,某些宗教的边缘地区却出现活跃的现象,宗教影响明显在增强;原来单一宗教独居一方的情况出现嬗变,各种宗教交织并存的形势更趋复杂;此外,信教者在民族、年龄、性别上的传统排列亦发生变化,与过去分布之状大不相同。就中国当代宗教状况而言,以往中国信教人数只有1亿人的说法受到挑战。据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课题组2003~2006年在中国30个城市对4569个样本的抽样调查,及其按照中国现有人口比例的推算,估计中国目前具有宗教信仰的总人口在3亿人以上。这一结果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而且认为估计多了或少了的说法都有。一般认为,如果按当前成“建制”的“五大宗教”来看,这一数字可能估计多了;但如果把这“五大宗教”之外的各种“宗教”(包括民间信仰)的人数汇总来看,这一数字则显然估计少了,因为多年前海外统计机构就有中国民间信教人数有近3亿人的估计。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调查不同意以往认为信教者“老人多、妇女多、病弱者多”的说法,而指出信教者中年轻人、知识分子、有经济实力者已越来越多,如其调查中16~39岁的信众已占全部信教人数的62%。这份调查统计虽然不够准确,仍存有其问题,却促使中国有关部门颇感有必要组织更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以便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当今中国宗教变化情况,更为科学地统计信教群众人数。这种宗教信仰人数在总人口比例中的提高,以及信教群众内部社会结构的变化,是社会变迁和发展走向的一个重要晴雨表。从其变化曲线,我们应该捕捉到当今人类“宗教性”的演变及其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的信息,并根据新的统计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社会和现代中国人的“信仰需求”以及宗教存在的真实情况。
从世界宗教变化趋势来看,当代宗教在“全球化”的氛围中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期”。为此,一些中外学者认为人类发展已进入了“第二轴心时代”。所谓“轴心时代”之说由德国思想家雅思贝尔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类历史经历过四大时代,一为“史前时代”,二为“四大文明时代”,三为“轴心时代”,四为“科技革命时代”,而“轴心时代”的特点即世界性大宗教的创立和人类哲学的繁荣。借此说法,阿姆斯特朗、卡曾斯等人宣称当前时代即“第二轴心时代”,其特点是“全球意识”的产生和“生态意识”的涌现。进而有人指出,与这种“全球意识”和“生态意识”相伴随的,则是宗教的重新活跃和全球发展,以及宗教生态观的引人注目。尽管“第二轴心时代”之说仍有待商榷,而宗教的空前活跃和全球流动,以及步入“后冷战时期”以来宗教冲突的加剧和宗教对话的加强,都是不争的事实。综合来看,当代全球宗教发展已呈现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