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
作为两世并重的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的形态、趋向和功能不仅深深地受到人类社会的制约和影响,而且与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国际政治有密切的关联。中国伊斯兰教在历史进程中确立了爱国与爱教相统一的原则,中国伊斯兰文化早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超越的泛伊斯兰宗教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之间仍有差异和张力。中国伊斯兰教是“源”在外、“流”在内的宗教,宗教性对中国穆斯林民族特性影响至深。伊斯兰教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性,因此我们在观察中国伊斯兰教时,应当高度重视当今世界国际环境对它的冲击和影响。与此相关的研究不应当是个案应对式的,或仅仅出于“防范”动机,而应当成为我国总体涉外研究的一部分,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一 现代化、全球化对伊斯兰教的影响
现代化与全球化是时代课题。大量事实表明,在当今的世界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要想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它就必须使自身融入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全球化的大潮之中。为此,应当全面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早已在世界各地产生深广影响的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一般而言,这件理论研究工作和发展战略决策属于国家政府的职责,而人民当然也应当积极参与。然而,在当今的伊斯兰世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伊斯兰复兴运动勃然兴起,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民族应当选择何种发展道路问题,现已成为热烈争论而未有结果的一个议题。
在伊斯兰复兴运动中,各国合法或非法的非政府宗教组织成为一支最活跃的力量。在发展道路选择问题上,他们提出或重申了“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不要宪法,不要法律,古兰经就是一切”以及“伊斯兰是解决方案”等口号和基本主张,强调伊斯兰国家应当采取独立自主的伊斯兰发展模式,走“伊斯兰道路”。概而言之,其基本观点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民族在发展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是西方化、世俗化造成的。世俗主义国家政权将反伊斯兰的社会伦理“强加于”穆斯林社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破坏了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在社会发展观方面,世俗主义造成的最重要的消极后果是使社会不再以精神信仰为根基,从而导致消极腐败和社会失衡。二是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化在伊斯兰世界最突出的影响是在制度文化层面。战后伊斯兰国家虽然获得了独立,但在胜利中包含着失败因素:主权独立的伊斯兰国家仍然一如既往地采纳源自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因此并没有真正独立,还严重依赖西方。三是宣称西方化、世俗化的模式已经“彻底失败”。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土耳其和巴列维国王时代的伊朗是伊斯兰世界世俗化的两块样板,但两国不论在物质文明建设还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乏善可陈,实际上是失败的典型样板。事实证明,西方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从纯理论思辨的角度看,现代化、全球化当然不等于西方化、世俗化。但原教旨主义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宗教与社会思潮,这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伊斯兰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一普遍性的时代问题。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否定已有的现代化模式和实践经验的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即认为不论是西方自由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还是经典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主义,都无法作为一种指导性的意识形态,为穆斯林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一条光明之路。但伊斯兰复兴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又是模糊不清的,它只有某些抽象的宗教道德原则,而没有便于运作的、具体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纲领、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原教旨主义只是世界伊斯兰社团中的一个派别、一种形态,但由于它十分活跃并成为明确发出最强烈声音的派别,因此西方世界经常以偏概全,将其立场、观点视为整个伊斯兰教的立场、观点。西方世界特别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把伊斯兰视为一种“威胁”以及判定伊斯兰教与自由民主、尊重人权、推崇个性解放、提倡政教分离等西方价值观格格不入的基本事实依据,都来自西方知识精英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价值观的归纳概括和理解认定。照此看来,如果西方不改变怀疑、敌视、排拒伊斯兰的一贯态度,如果主流的伊斯兰教仍像过去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