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
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牵头,组织国内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撰写的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1)》在2011年4月面世了。这是国内首部动漫产业蓝皮书,与年鉴等资料汇编类读物相比,《动漫蓝皮书》更具思想性、理论性和综合性,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剖析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全貌。从两年前的首次思想碰撞,到一年前的正式立项,再到今天的破土萌芽,新生的《动漫蓝皮书》已然上路。
一 《动漫蓝皮书》的定位分析
皮书是什么?《动漫蓝皮书》怎么做?这是《动漫蓝皮书》筹备伊始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此之前,主编人员编著过《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动画年鉴》等工具书,也在其他皮书中发表过多篇报告文章,对皮书的功能和定位有所了解。为了更好地把握《动漫蓝皮书》的定位,主编人员特意参加了第十一次全国皮书工作研讨会和2011年全国皮书研讨会,详细了解社科文献出版社对于皮书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要求,同时学习其他优秀皮书项目的经验和做法作为参考。
通过与出版社的不断沟通以及与优秀皮书项目的学习交流,我们逐步清晰地认识到:皮书属于资讯类产品,是某一专业研究机构或专业研究者以年度为时间单位对特定区域或领域所做的连续性研究成果的汇集,它既不同于年鉴,也不同于统计报表,它需要通过事实和数据对事物的存在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的结果预测事物进一步发展的态势。这就使得《动漫蓝皮书》的定位得以初步确立,它与年鉴、年报、个人专著、行业期刊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性和差异性。
此外,如何处理与相关皮书品牌的关系,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在此之前,主编人员也曾撰写过一些年度性动漫产业发展报告,以文章的形式刊发在文化、传媒等蓝皮书中,其他一些皮书项目也在不同程度上包含有动漫产业相关文章。这主要是因为动漫产业打破了原有的文化产业的横向门类划分,以漫画和动画为主要形态串联起文化产业的不同行业门类,如新闻出版业、影视传媒业、文化演艺业等,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基于动漫产业与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高度关联性,决定了动漫产业的发展既与文化传媒业息息相关,又有自身独立的完整性。因此,在《动漫蓝皮书》的组稿编辑过程中,我们较为客观地正视这些关系和问题,同时考虑到各自需求,分别撰写不同定位、侧重的针对性内容,以形成差异化和互补性。
二 《动漫蓝皮书》的内容组稿和编辑
任何事情的推进都是以人为核心来展开的,项目组最初就确立了三位主编共同担纲的项目团队。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中国动画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卢斌自2005年以来主编了4卷《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教授郑玉明自2006年以来主编了4卷《中国动画年鉴》,青岛市动漫创意产业协会研究室主任、青岛大有创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牛兴侦自2006年以来曾主编行业周刊《动漫壹周》近200期,撰写年度性行业发展报告多篇。这一黄金三人组合的确定,为《动漫蓝皮书》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10月,《动漫蓝皮书》核心成员在明确蓝皮书功能、定位和读者对象的基础上,商定了全书的编写框架和重点选题列表,初步确定分为总报告、行业分报告、专业研究/理论文章和案例分析四部分内容;同时还列出了约35个重点选题供撰稿者参考,并对不同类别的文章作了字数要求。总体而言,全书框架注重动漫产业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级研究和分析的结合,既有全国动漫产业宏观形势的评估,又有动漫产业中不同细分行业的年度报告;既有理论研究文章,又有实际案例分析,以全方位、多视角的扫描与解读为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在总体编写框架确立之后,《动漫蓝皮书》项目进入约请撰稿作者阶段。主编人员根据内容的专业性物色适合的撰稿作者,并采用面谈、电话、邮件等多种方式与其沟通,并进行确认。12月3日,《动漫蓝皮书》编撰专家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召开,邀请到北京电影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有关领导和三十多位国内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出席。会议重点讨论了《动漫蓝皮书》的编写方案、目录大纲,并就编撰工作要点、主旨报告和重要观点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随后,进入作者撰稿和改稿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主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