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方式。青岛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取得的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方向、行动方案和重点建设任务,为“十三五”期间的电子政务建设确定了总体方向。
关键词: | 电子政务青岛市“互联网+政务服务” |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及政务服务、社会管理需要,青岛市在全市政务部门中启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充分利用“十二五”形成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成果,调动各级各部门广泛参与,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发展新模式和城市竞争力新优势。
一 “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按照统筹整合、均衡发展、协同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则,以技术创新推动政务创新,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政务运行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全市电子政务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下一步“互联网+政务服务”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完备
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已实现市、区(市)、街道(镇)三级机关互联,其中,政务外网已基本覆盖全部社区和自然村。青岛市电子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于2012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该平台可为全市各部门提供260T的存储空间和约2400核CPU、6700G内存的计算能力。下一步,电子政务网络和云公共服务平台将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提供基础运行环境,并通过深化信息化软硬件统筹整合,持续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
(二)统筹整合集约化发展成效显著
按照电子政务“四统一分”(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推进)的管理要求,青岛市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统筹整合。截至目前,全市党政群机关及人大、政协信息化总体整合度已达到87.1%,其中网络整合度达95.6%,基础设施整合度达84.5%,应用系统整合度达到91.6%,部门网站整合度达到55.9%。通过虚拟化平台统一构建了99个部门的内部办公系统、47个部门的网上审批系统、44个部门的网上执法系统和覆盖6大领域的34个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40余个部门通过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部署服务器600余台。41个部门网站依托市级网站内容管理平台统一建设或在电子政务共享平台托管。这种低成本建设、大规模应用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与“互联网+”发展要求十分吻合,将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提供体制保障。
(三)电子政务应用不断创新拓展
青岛市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基本形成,信息通信技术与行政管理改革创新实现了较深层次融合。全市机关已经和正在利用政务云公共服务平台实施的信息化项目达140多种。其中比较重大的项目,除了全市统一的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执法、网上便民服务、信息公开、网络问政以外,还有电子监察、医疗卫生、民政、旅游、应急、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监管、药品安全监管、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文化市场执法、机关资产管理、财源建设、网上信访等项目。其中,网上办公已在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机关全面普及。截至2015年底,全市机关网上办公系统有效用户突破3万户,移动办公用户4900多户,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基本实现了网上办公,全市(含区市)有1500多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在网上实现了文件批阅。“十二五”期间,网上公文信息流转量逐年递增,2015年达到3800万件次,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网上审批平台按“全市统一、两级分建,一网式流转、一站式服务”模式建设,截至2015年底,已覆盖市级300多项、区市3600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执法平台按“系统两级分建、数据集中统一”模式建设,全市4万多项行政处罚事项已全部进行了裁量标准细化,纳入统一网上执法平台,实现规范透明运行。截至2015年底,共完成30余万案件的网上运转和公示。网上办事服务按开发平台、身份认证、内容管理、服务展现、信息交换、申报、反馈、搜索、支付、评价“十统一”的要求,建成了包括“市民一站通”“企业一站通”和“我的政府一站通”三大服务体系的网上便民服务大厅,共发布53个部门24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综合网办率达69%。这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将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发展迅速
全市已建成统一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批文证照、档案等基础数据库。其中法人数据库已全面实现对工商、税务、质监、民政、人事等部门的信息整合,形成了包含25.7万个法人机构的较完整的法人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