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
山东省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海洋文化遗址资源丰富,如何发掘、保护、抢救海洋文化遗产,既是海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保护调查课题研究”在对海洋文化遗产等基本概念及理论探索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海洋文化与山东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山东海洋文化遗产的类别、分布情况,海洋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研究。同时,对山东海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根据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原则,对山东海洋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结合海洋文化遗产目前主要的开发保护模式,对山东海洋文化遗产的社会人文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保护模式。
山东省海洋开发历史悠久,留下了瑰丽的海洋文化遗产与现代的海洋文化基石,成为山东省海洋开发活动中新的生长点。如何发掘、保护、抢救山东海洋文化遗产,既是山东海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 海洋文化遗产研究综述与理论分析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洋文化遗产所依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使海洋文化遗产遭到损坏。如何调整经济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关系,不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在关注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关于“海洋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曲金良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主要存在空间入手,指出“环中国海”与“中国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主要存在空间是环中国海”,而所谓的海洋文化遗产是指“历史上的人类海洋活动、涉海活动及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意识、社会制度、科技创造、物质生活、民俗风情等的文化遗存”[1]。刘家沂将海洋文化遗产分为海洋自然景观文化遗产、海洋历史文化遗产和海洋精神文化遗产三类。[2]
在“海洋文化遗产”存在现状和保护方面,曲金良分析了海洋文化遗产的存量,提出城市化、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地域的改造、覆盖,水下环境的改变,非法盗窃与买卖,都对海洋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3]段宝林将民间文化的保护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4]张先清提出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引入整体性“海洋家园生态”视角,树立生态保育与文化遗产保护并重的整体性保护理念。[5]
通过对海洋文化遗产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虽然研究成果在数量上逐年增加,也有一些深入并具有借鉴价值的成果,但目前的多数研究成果侧重于开发海洋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出发对海洋文化遗产进行的研究依然缺乏。
二 海洋文化与山东海洋文化历史
(一)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
回顾人类的文明史,不难发现,世界文明的产生、形成、兴起及衰退,几乎都与海洋、海权相关联。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不断得到重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倚重海洋、经略海洋成为中国实现海洋强国蓝图的必要选择。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海洋经济的发展已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连,为实现海洋强国的蓝图,提倡和发展海洋文化、培养国民的海洋意识和观念非常重要。可以说,海洋文化是承载“海洋强国”的坚实基石。
研究海洋文化,总结海洋经济发展经验,对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海洋文化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民间资料流失的速度不断加快,海洋文化研究的难度不断加大。
以考古学为佐证,通过对中国海洋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海洋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国民的海洋文化意识长期存在,并未因为各种历史原因而消失。从史前的“贝丘遗址”到《山海经》中对海洋的深刻描绘,宋元明时代海洋贸易的兴盛以及海上活动带来的中华文明的远播,都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强烈的海洋意识。
(二)山东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
山东海洋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进行新旧更替,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向现代海洋文化转型,呈现出新的风貌。
1.山东海洋文化的孕育萌发期
这一时期的山东海洋文化,多以生存为主题,以沿海或沿岸区域为范围,以畏惧海洋、赞美海洋为特征,可以说是山东海洋文化的孕育萌发期。
2.山东海洋文化的融合发展期
海洋文化随着航运和商贸的繁荣而发展,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商业的大发展,也使海洋文化在东西、南北之间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
3.山东海洋文化的衰微动荡期
尽管从元、明、清到近代战争频繁,但是在抗击倭寇、甲午海战、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山东地区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也为山东的海洋文化增添了厚重和特别的一笔,成为山东海洋文化中反映劳动人民反抗侵略和压迫的光辉一页。
这一时期的山东海洋文化,衰微、动荡是其主要特征。而这一时期发生的暴力和野蛮的掠夺,海盗式的占领和弱肉强食的行为,也进一步诠释了海洋文化扩张、冒险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