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
随着党中央的工作重心由侧重经济转向关注社会发展,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就成为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都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围绕中央精神,依据地区实际的社会治理创新活动,并涌现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和样本城市。青岛西海岸新区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获得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奖。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虽然有其特殊的地域和政策优势特征,但其一些具体的做法对于其他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也具备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 青岛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青岛市第一大行政区,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畔,2012年由原黄岛区和原胶南市合并而成,2014年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合并完成后全区总面积约为2096平方千米,辖27个街镇,1221个村居,总人口为171万。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集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国际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国际航运枢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导区等众多身份于一体,近年来加快实施海洋战略,勇于创新体制机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响应党中央精神,加快了社会治理创新步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使青岛西海岸新区在社会建设方面既具备诸多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
(一)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区的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由原黄岛区和原胶南市合并而成,特殊的产业特征和建制沿革,使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居民构成和城乡发展状况相对复杂。原黄岛区以工业为主,企业较多,流动人口数量大,城中村、城边村林立交错,安全监管与社会治安问题严峻;原胶南市则以农业为主,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基础相对较弱,社区治理水平亟待极高。两区合并后,新区不仅要面对黄岛区和胶南市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旧困难,还要应对诸如合并过程中两区体制机制融合问题、民生政策标准的统一、土地开发与利用等问题,各类矛盾交错,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显然已经不适应新区的发展。如何将两区的优势整合起来,形成发展合力,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打造新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区委、区政府的重任。
(二)以安全事故为主的公共安全形势依旧严峻
随着2005年黄岛区大炼油项目的启动,一系列炼油项目的配套产业相继在黄岛落户。这些工业项目,在点燃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发展引擎的同时,也给全区的安全监管带来了极大挑战。中石化在黄岛区布局了该集团最大的黄岛油库、最大的炼化厂和最多的输油管道,黄岛石化区地下各类纵横交错的输油管线多达六七十条,其中不乏与市政管网重合的管道。管网隐患直接导致了给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的“11·22”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绕行的薄弱环节。
(三)城乡统筹衍生的风险因素增多
两区合并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城乡统筹过程中很容易衍生出一些风险因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扩展是以土地为先行条件的,一些大型项目的落地使土地利用、拆迁安置、失地农民身份转换、集体产业改制及城中村等问题变得越发严峻。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资本的挤压,集聚了大量不安定情绪,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化工业迅速发展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引发了居民的普遍不满;流动人口增加引发了大量社会治安问题等,都给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社会治理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挑战。
(四)公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要求政府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向“服务者”的角色,公众也从社会公共产品的“被动接受者”逐渐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和标准也日益提升,要求政府提供更为均等化、优质化、便捷化、高效化的公共服务。这些既有赖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有赖于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面对上述挑战,青岛西海岸新区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有关社会治理方面的精神,抓住新区被赋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权,以及省、市对新区社会治理创新大力支持的有利条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