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
“一带一路”构想以合作和共赢为基础,表明中国将着眼于弘扬丝路精神,更多地以软实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吸引他国追随的能力,包括文化辐射力、制度吸引力、国际感召力和整体向心力四个方面。随着中国硬实力的快速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也大幅增强,但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需要扎扎实实地致力于提升自己的软实力,用自己的吸引力把新丝绸之路打造成和平、合作、和谐的国际大动脉。
The initiative of “One Belt,One Road” in based on cooperation and win-win idea,which demonstrates that China will focus on advocating the “Silk Road Spirit”,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One Road”,to a large extent,by soft power. Soft power is a country’s ability to attract others to follow,which consists of its abilities in four areas:cultural radiation,institutional attractiveness,international charisma and overall centripetal force.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China’s hard power,its soft power has been enhanced greatly. There are,however,many a weakness and imbalanc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One Road”,China needs to devote itself to enhance its soft power,build the new Silk Road into an international artery of peace,cooperation,and harmony based on its own attractiveness.
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时指出,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点主张。[1]习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表明,中国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与沿线各国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而不会强人所难或者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之上。换言之,中国将用软实力吸引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而不会用命令式、强制性的硬实力迫使他国就范。因此,本文将对中国在古今丝绸之路上的软实力进行考察,并探讨中国用软实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和前景。
一 中国将着重以软实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向来是一个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基础。然而,在一个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上,实力的可转换性、强制性和有形性越来越低,致使军事打击、政治孤立和经济制裁的成本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应运而生。[2]根据约瑟夫·奈的说法,与“命令他者为你所欲”的硬实力(命令式权力)相对,软实力是“让他者欲你所欲”的能力(同化式权力)。如果一个国家能够让自己的实力在其他国家看来是合法的,它的愿望就会很少遇到抗拒;如果它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其他国家就会心甘情愿地追随它;如果它能够确立与其社会一脉相承的国际规范,被迫进行改变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如果一个国家支持使他国按照主导国的意愿采取行动或者约束行为的制度,它可能就无须以高昂的代价使用强制性权力或者硬实力。[3]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一带一路”迅速上升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大战略。这一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国际共识,争取沿线和其他有关国家的积极支持。本文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会(而且应当)立足于发挥自身的软实力,吸引其他国家支持、参与(至少不反对)“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判断基于三个理由,分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有风格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内在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贯穿着追求和平和谐、反对滥用武力,追求吸引认同、反对强制高压,追求支持合作、反对威逼胁迫的价值取向。首先,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中国的战略文化本质上是内向的、防御性的。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4],墨家也有“兼相爱,交相利”[5]的非攻思想。中国人深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6],但在使用排序上却是“文攻武备”“先文后武”[7],认为“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8]。不得已而使用武力时,中国人注重“师出有名”[9],“以战止战”[10],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11]。其次,在对待他者的态度上,儒家强调“仁者,爱人”[12],在积极层面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3];在消极层面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最后,在对待集体行动的态度上,儒家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5],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6]。即使得不到他人的支持和合作,也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应通过其“自我教化”,即“学而不拒,不往教之”。[17]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关于软实力的智识资源,以及优先运用软实力的观念主张和行为倾向,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关系可资借鉴的文化传统,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对外行为。[18]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有风格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并扮演着更加合作和负责任的角色,发挥着更加重要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