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十二五”时期北京健康城市发展现状分析及“十三五”时期发展对策建议

    作者:王鸿春 盛继洪 刘泽军 张晓冰 杜博伦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摘要:

    “十三五”时期,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北京健康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自2011年至今,虽然北京健康城市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健康人群水平稳步提升、健康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健康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健康北京工作网络系统性、整体性较弱,统筹协调力度不足;二是居民健康指标新老问题不断涌现;三是疾控工作创新力不足;四是医疗服务能力与需求差距较大;五是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不足。本文力求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十三五”时期北京健康城市发展的主要建议:一是深化健康融入万策的理念,充分发挥高层协调机制;二是加强政策的规制,优化内部协调性;三是优化社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四是促进慢性病防控和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五是充分利用好全媒体的宣传手段,加强健康促进工作。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nd strategies of healthy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3th fifth-year,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healthy city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Since 2011,while Beijing’s healthy city development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level of healthy population rising steadily,health service system is increasingly perfect,constructions of health environment are particularly effective,but situations lik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hronic and management of second-hand smoke are still grim,and presents many problems. One is the network of health Beijing is lack of systematicness and integrality,its overall coordination ability is insufficient;the second is the old and new problems of residents’ health index are constantly emerging;three is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DC work is insufficient;four is the gap between medical service ability and demand is larger;five is lack of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ervice. The article tries to analysis detailed date to put forward primary suggestions on Beijing’s development of healthy city in the 13th fifth-year period:one is to deepen the concept of put health into everything,make full use of the high-level coordination mechanism;the second is to strengthen policy regulation,optimize the internal coordination;the third is to optimize the social environment,improve service levels and regulation efficiency;four is to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and balance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resources;five is the media publicity to strengthen health promotion.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城市病”的出现,威胁城市人群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关注人的健康是不够的,更要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城市整体的健康。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纽约峰会正式通过了由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要在2030年前实现17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及169项具体目标。作为2000年《联合国千年宣言》的延续,新发展议程最主要的变化就体现在发展理念上。千年发展的目标重视消除贫困,但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环境恶化,发展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并行推进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的发展,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980年联合国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新城市主义”提出将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相结合,可以说,健康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源头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这次联合国《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发布是二者再一次的契合。健康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针对的就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和日益严峻的“城市病”问题,这与可持续发展议程完全一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健康城市拥有相同的使命与愿景,健康城市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健康的元素可谓无处不在(见图1)。目前,健康城市理念受到重视,正是因为它是一个解决方案,体现了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图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健康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健康中国”战略落到实处,健康城市如何定位与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也正在制定中,中国的健康城市正迈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建设健康城市,需要紧扣科学发展主题,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全面贯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原则,把城市建设成为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建设健康城市,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摒弃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开创宜业、宜居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2016年,北京的第二个健康城市五年规划——《健康北京“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即将出台。“十二五”时期,《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从35项主要指标和28项具体任务出发,从促进居民健康、强化公共卫生、提升医疗服务、优化生活环境、加强行政监管等方面推动了健康北京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健康中国和健康北京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分析“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十三五”时期北京健康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从回顾和总结的角度切入来分析问题,并为“十三五”时期北京健康城市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 “十二五”时期北京健康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北京健康城市的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组织推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这为北京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健康城市打下了基础。全市进一步整合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的机构和资源,实现了健康北京工作全市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各区分工落实,目标责任明确,同时广泛调动了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居民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二五”期间,北京健康城市的政策体系日趋健全,全市先后发布实施了《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的工作措施》等重要政策,颁布实施了以《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代表的系列法规,构建了北京健康城市政策保障体系。

    作为第一个北京健康城市发展建设规划,《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从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三个方面,以与健康、民生问题休戚相关的35项主要指标为核心,制定促进居民健康、强化公共卫生、提升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