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国外水污染治理对策及对北京的启示

    作者:马东春 汪元元 王紫一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摘要:

    水污染问题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已成为北京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尽管北京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使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目前水污染现象依然严重。水污染治理问题也是全球性的公共问题,发达国家从法律法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治污体系。从当前治理情况来看,各国在水污染的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对国外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加以借鉴,破解水污染治理措施深层次问题,在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上有所改善,继而推进北京市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化与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the water pollu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problems in Beijing. The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control it. The trend of water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has been controlled in a certain degree,but the water pollution is still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s also a global public problem,developed countries established a functional system of pollution control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management modes,management means and so 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many countries 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the treatment of water pollution,and accumulated many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raws on the existing experienc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ry to improve on the innovative ideas and mechanism,then promoting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Beijing.

    水污染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提供的数据显示,许多国家地表水质量差,且呈日益恶化趋势,特别是流经大城市和工业中心区的河流污染状况尤其严重。水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症结,水污染的治理和防控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作为特大型缺水城市,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种类繁多,水环境的污染负荷不断加大,水资源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由于水源水质的恶化,水污染处理成本增加,致使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供水成本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干旱,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水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局势,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成为制约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 北京市水污染现状

    (一)水污染发展过程

    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与水污染各有关数据的增长趋势分析,大致可将北京市水污染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8年,水环境可以自净。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渐渐恢复,城镇人口年均约250万人,工业总产值年均约13亿元,所排放的污水量年均0.8亿吨,对水环境没有明显影响。

    第二阶段:1959~1969年,局部水体污染。城镇人口年均约430万人,年均工业总产值54.6亿元,所排放的污水量年均约为3.03亿吨,局部水体受到污染。

    第三阶段:1970~1981年,水污染增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年均约450万人,年均工业总产值为150亿元,年均污水量约6亿吨,水污染现象不断增加。

    第四阶段:1982~1990年,水污染普遍。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高速发展,城镇人口年均约587万人(常住人口年均为1014万人),生产总产值年均约为31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达到150亿元,年均污水量达到7.2亿吨,水污染普遍,治理污染形势迫在眉睫。

    第五阶段:1991~2000年,水污染加剧。经济实现“三、二、一”产业发展布局,全市常住人口年均为1205万人,生产总产值年均约为1693亿元,其中工业为528亿元,年均污水量达到12.1亿吨,水污染体现为非点源污染。

    第六阶段:2001~2014年,水污染形势严重。大力发展科技型、服务型、文化型和开放型等四类首都经济,全市常住人口年均为1751万人,其中,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约为15142亿元,其中工业为3022亿元,年均污水量达到13.4亿吨,水体污染物来源和类型复杂。

    (二)水污染基本情况

    针对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水环境问题,北京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河湖水环境维护管理,有效改善了水环境,但城市下游河道水污染严重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按水功能区划分标准,2014年全市地表水42%河段达标,83.8%的水库蓄水量达标,68%的湖泊面积达标;主要污染指标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类型属有机污染型。平原区52%面积的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超标(超地下水水质Ⅲ类标准)面积3058km2,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铁、锰、氟化物、氨氮、硝酸盐氨;深层地下水水质超标面积761km2,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氟化物、锰、铁等[1]

    结合北京市水污染特征,按照污染源的来源和类型,分别对河流排污口、工业污水、垃圾填埋堆放场、农业污染源、禽畜养殖业污染源进行分析。

    1.河流排污口

    北京市的污水管网日臻完善,各社会单位的大部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或经过内部处理后通过管网直接排入河道,或经过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入河道沟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排水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逐步凸显,现有污水处理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发展。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规划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全市还有2307个排污口向河道直排污水,其中包括一部分单位和企业产生的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非法直排;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建设超规划预期,污水量持续增加,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污水直排入河或溢流入河的情况时有发生。北京市地表河网成为污水的主要消纳场所,各水系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河道水环境。特别是2008年前已基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