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
道真仡佬族吹打音乐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北民间音乐的一枝奇葩。吹打常见于道真仡佬、苗族民间婚丧嫁娶现场,通常是为了“闹热”“捧场”。目前,专门针对道真仡佬族吹打进行的理论梳理比较少见,因此研究道真仡佬族吹打对于研究黔北地区民间音乐的产生、发展、传承及民风民俗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视角,对道真仡佬族吹打音乐历史渊源、基本概况、传承谱系、传承人、保护与传承策略进行调研与理论梳理,为研究道真仡佬族吹打音乐开发、传承、保护、发展提供帮助。
Daozhen Gelao percussion musi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o culture in Guizhou. culture an important part,and Northern Guizhou folk music of a wonderful. These are common in Daozhen Gelao,Miao folk weddings,usually in order to “Wedding”,“Burialr”. At present,Devoted to the theory of Daozhen gelao theory is relatively rare,Therefore,it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study of North Guizhou folk music of emergence,development,heritage and folk customs. In particula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Daozhen gelao percussion music history origin,basic situation,lineage,inheritance,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trategy of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provide help for the study of Daozhen gelao and percussion music development,inheritance,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 DaozhenGeaoPercussion Music |
道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其中仡佬族为人口数量最多的民族。道真地居“黔蜀门屏”,与蜀中文化交流频繁,考诸部分曲牌,民俗吹打最迟应在明代从四川传入道真,宗教吹打则更早,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仡佬族傩戏源流看,至少在元代即传入境内。可以肯定的是,虽有外来元素,但仡佬族吹打无论是曲牌还是乐技,都保存了自己民族的特色。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仡佬吹打音乐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有些甚至处于濒危状态。自2005年起,国家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仡佬族吹打在道真县文化馆的统筹下申报了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开始纳入正规的国家保护体系。
一 道真仡佬族吹打音乐历史渊源和分布区域
(一)道真仡佬族吹打的历史渊源
仡佬族吹打渊源甚早,《魏书·獠传》曾载:“獠王各有鼓角一双,使其子弟自吹击之。”僚人是仡佬族先民,据考证是最早使用铜鼓的民族。现在道真仡佬族虽无铜鼓留存,但吹打中的打击乐器脚盆鼓则酷似铜鼓,可能是制作材料的变化。从现有的音乐形式看,仡佬族吹打分民俗吹打和宗教吹打两大类。考诸民俗吹打部分曲牌,可知最迟应在明代从四川传入道真;宗教吹打则更早,从国家级非遗项目仡佬族傩戏源流看,至少在元代即传入道真境内。可以肯定的是,其形成与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虽有外来元素,但仡佬族吹打无论是曲牌还是乐技,在代代乐师的继承发扬下,保存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并最终发展壮大。
道真仡佬族吹打具有民间传承性、音乐多样性、功用全面性的特征,是仡佬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最具象征性的民间礼俗形式、最具标志性的人文精神形式。该项目对于增强社区和村寨的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促进仡佬族繁荣进步,加强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道真仡佬族吹打分布区域
道真地处贵州省最北部,史称“黔蜀门屏”,县域面积2156平方公里,共有14个乡镇,东边与务川交界,南边与正安交界,西部与重庆武隆交界,北边与重庆南川交界。现有总人口35万,其中仡佬族17万多,苗族9万多。
仡佬族吹打在道真仡佬族社会普遍流行,境内现有民俗吹打坛班约20个,吹打师近200人,分布于全县14个乡镇,各具特色,其中以旧城镇、棕坪乡、桃源乡、三桥镇几个乡镇保存最好。宗教吹打的宗教坛班全县14个乡镇均有分布,现全县共53个坛班,吹打师630人。宗教吹打保存完好度好于民俗吹打,主要表现在传承人整体数量更多,流传地域面积更广,基本每个乡镇都有,活跃在一般的红白喜事。
二 道真仡佬族吹打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价值
(一)主要特征
第一,音乐多样性。仡佬族吹打曲牌丰富、来源广泛,吸收了多种音乐素材。既有仡家的山歌小调、花灯戏剧,又有傩戏法乐、宗教祭曲;既有来源于劳动的打闹歌,又有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板凳戏。场合不同,所用曲牌不同;地域不同,同一曲牌也不相同。因而是仡佬族传统音乐的宝库。
第二,民间传承性。仡佬族吹打是整个仡佬族共同的爱好,旧时吹打坛班被称为“一泼撒喇”,演奏者被称为“吹官先生”或“吹鼓手”。坛班有不少是世代相传的职业吹打,在仡佬族民间广泛传承。且吹打的唢呐、脚盆鼓等为乐师自制,传承了较为完善的仡佬族乐器制作技艺。
第三,功用全面性。仡佬族吹打广泛使用于仡佬族社会的婚丧嫁娶或是传统节日、祭祀、祝寿、建房等生活各方面,娱乐与教育的功能并存,几乎涵盖了仡佬族人从生到死的方方面面。
(二)重要价值
第一,吹打是仡佬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形式。仡佬族吹打包括10余种乐器、300多个曲牌,是迄今所知最完整、最系统、最精美的仡佬族民间器乐形式。
第二,吹打是仡佬族最具象征性的民间礼俗形式。仡佬族吹打不是单纯的音乐娱乐,而有普遍的人生礼俗意义在其中。无论是婚嫁、生子、寿庆、丧葬、建房,还是在传统节日、宗教祭祀,都有吹打班子根据不同环境吹奏不同的曲牌。这在其他民族比较少见,并且已经成为仡佬族民间礼俗的象征。
第三,吹打是仡佬族最具标志性的人文精神形式。仡佬族吹打丰富的曲牌细腻地体现了这个民族浓厚的人文精神,用音乐展示了仡佬族的人生礼仪、宗教信仰、风物人情和民间文学、音乐等艺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