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社会变迁视角下2015年北京市社工志愿行为研究

    作者:谭日辉 程兆雪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摘要:

    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以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社工志愿行为的可行性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工专业化发展。通过对社工群体的深入访谈发现: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下,社工的志愿行为不宜提倡;社义联动模式促进了社工与志愿行为的结合;社工心理认知阻碍了社工志愿行为的发展。为此,推进社工专业化发展,必须提高社工的心理素质、增强社工的心理适应能力,依从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有力、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快完善社工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hange,the feasibility of social workers for the study,research social volunteering help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ers.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found that social groups:In rapid social change,volunteering social workers should not be promoted;linkage model of social work and volunteering promotes integration of social workers and volunteers;cognitive psychology social workers hampered social workers volunteer work development of behavior. Therefore,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ers,social workers must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and enhance mental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al workers;compliance management science management,democratic management;gradually establish a strong and effective social support system;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system and reform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一 社会背景与问题引入

    (一)社会形势对社工机构发展提出要求

    在生生不息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作为社会组成单位的社会组织也在进行着持续的变革,它们经历着从新生到成熟再到消亡的变迁,而这一发展进程主要有赖于两大因素。第一是客观的社会趋势;第二是社会情境对它的认可程度。

    客观的社会趋势是许多个体的行动的变迁逐渐形成一种累积效应,就会引起社会范围内的一定程度变革。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扩张,发生着:不规则与不稳定并存的人口流动,官僚体制的盛行,环境污染的流行,个体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追求的膨胀……在这些社会一般趋势的作用下,我们看到人们的行为越来越趋于理性化和工于心计,传统、情感、价值观都在衰落,诸如贫困、失业、犯罪、自杀等恶性社会问题频发,催生了大量非营利社会组织的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黄金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实现了空前的发展;不过有一点我们必须重视,这是一个危机与希望并存的时代,硕果累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它们扰乱着社会秩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阻力。为了更好地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运而生。民间社会志愿组织也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积极配合政府行动,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构。如何在更好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作用的同时,使志愿组织提供的志愿服务更加高效、优质成为我们关心的重要问题。

    社会变迁的发生往往以社会观念的改变为先声,我们必须相信在各种观念涌现的条件下,有大批支持者与倡导者,能够得到社会情境支持的观念必将居于主流地位并引领着社会发展趋势。随着越来越多低效率治理问题的暴露,社会大众提出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分散以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作为一种主流的观念,它推动着政府职能的转型。现阶段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任务已经部分下放到了社会组织之中。

    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价值理念,以尊重、宽容、同感为沟通技巧,以个案、小组、社区为工作方法的社会工作在解决服务对象生理心理问题、增强服务对象生活发展技能、激发服务对象自我实现潜能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效果,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科学方法,社会工作在西方国家得到极高的社会认可,故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然而在中国,社会工作缺乏本土化的知识理论体系支撑,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善,职业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尽管社会需求旺盛,但是却难以满足需求,存在人才流失、机构可持续发展难等问题。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致力于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兴旺,试图从社会工作学校教育和机构再培训方面入手,关注社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专业认同度,促进社工机构与志愿服务机构的良性互动、互助,实现社工与志愿服务对象的双向成长。

    (二)风险社会要求关注社工心理

    作为一项具有专业性与科学性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在17世纪起源于英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开始了职业化并逐渐走向成熟。中国大陆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且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职业体系,专业水平和职业化程度均不高,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挑战、成功破解问题难点成为政府、机构等各方社会服务建设的重点。

    我们身处风险社会,风险无处不在。作为新兴职业的社会工作存在社会认同度低、专业自主性程度较低、薪资低、晋升难等发展问题,使得社工机构中的工作人员对机构前途和自身前途丧失信心,出现焦虑的心理情绪。由于上述问题长时间无法解决,心理冲突会进一步增强;另外,主流社会强调经济与安全的“物质主义”价值导向进一步弱化了社工的身份认同,社工的高离职率就可以得到解释。近年来社会心态研究发现,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了其健康的心理感知与情绪体验。由于大众情绪的压力主要源自就业、住房和婚恋,就目前社工的职业特征来看,相对较低的职业收入和经济地位使他们遭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了较低的自我认同度。不同利益群体间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是引发社会公平低认可度的主要原因,来源于行政性少自主的职业压力会进一步造成强烈的相对剥夺感,直接影响到